首页 > 药品保健品 > 中草药问题 > 详情页

16岁的孩子转氨酶达到二百多

性别:男

年龄:16岁

全部症状:无明显症状

发病时间及原因:三月分查体时查出的,当时转氨酶129,其他酶也超出很多

治疗情况:到济南传染病医院就诊,服用3个月的益肝灵滴丸和水飞蓟胶囊后,再查转氨酶达二百多。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张贻旺 内科 极速问诊
湘南学院

问题分析:你好 请问近期有无面色黄染、恶心厌油等症状 之前有无检查过肝功能?有无做两对半的检查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谷丙转氨酶140多严重吗
王东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谷丙转氨酶140多U/L比较严重。具体分析如下: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数值小于40U/L,谷丙转氨酶140U/L明显高于正常值,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因此,谷丙转氨酶140多U/L通常比较严重,说明患者此时的肝功能受损比较明显。考虑是患有脂肪肝、过度劳累,剧烈运动、进食油腻食物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方式进行调节。必要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谷丙转氨酶达到475是酒精肝吗
刘正新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谷丙转氨酶达到475是否是酒精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谷丙转氨酶达到475通常说明患者的肝功能可能会存在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能一定表示患者就是酒精肝。如果患者并没有长期的喝酒史,通常不是酒精肝,但是如果患者存在较长时间的喝酒史,则可能表示患者存在酒精肝。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谷丙转氨酶达到91严重吗
王东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谷丙转氨酶达到91U/L属于轻度的升高,是否严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具体情况分析如下:如果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与出血前过度运动、熬夜、饮酒、暴饮暴食、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胆管结石、胆道感染等有关,那么通常不严重,积极治疗后能够治愈。如果是肝癌、胆管癌等恶性疾病导致的谷丙转氨酶达到91U/L,那么比较严重。如果谷丙转氨酶不降反升,说明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孕期转氨酶高对孩子有影响吗
王凤英主任医师
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转氨酶轻度的增高是孕妇的正常生理现象,一般对胎儿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女性怀孕时,由于全身血液流量的增加、内分泌机能改变,进一步增加肝功能负担,这些都是转氨酶轻度增高的诱因,同时孕晚期随着胎儿生长,子宫变大挤压肝脏也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饮食注意要减少摄入蛋白质并且要尽量清淡。
宝宝转氨酶1000多危险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肝脏、心肌、肾脏、骨骼肌等器官中存在转氨酶,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外肾炎、肾盂肾炎、心肌炎、流脑等疾病,同时胆管、胰腺疾病引起的胆管排泄异常,胆管堵塞也会引起转氨酶增高。如果孩子的转氨酶比较高,需要做肝肾功、彩超、心电图、传染病等方面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其他的问题。另外,感冒、剧烈运动、饮酒、口服药物等都有可能导致转氨酶增高。
谷丙转氨酶100严重吗
胡春晓副主任医师
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谷丙转氨酶100体现肝功可能已经受损,如果同时伴有厌食,恶心,乏力等情况,应该引起重视,常见的临床疾病有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谷丙转氨酶200多严重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谷丙转氨酶200已经超过正常值的5倍,需要高度重视。需完善检查找出引起转氨酶增高的原因,比如检查肝胆胰脾彩超,看有没有胆道梗阻,或者脂肪肝。查乙肝五项,还要考虑是不是用了特殊药物,或者饮酒过多引起的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如果是后两者引起的,需停药,忌酒。乙肝引起的,需首先保肝降酶,然后行抗病毒治疗。
怀孕转氨酶高对孩子有影响吗
张露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怀孕转氨酶高对孩子是否有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具体分析如下:怀孕转氨酶高主要有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两种。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那么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反应,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反应,一般不会对孩子有影响。怀孕转氨酶高如果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会对孕妇和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建议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使用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后果的药物进行治疗。
转氨酶2000多严重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严重。转氨酶显著增高者常见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鉴于复查确诊。另外人体内许多组织都含有转氨酶,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内科疾病都可能使转氨酶升高。
转氨酶200多正不正常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转氨酶200多不正常,是自身免疫性肝炎。除了积极治疗之外,饮食要清淡,保持平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一些含维生素和蛋白质比较多的食物。戒烟,忌酒,不要吃过多辛辣食物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劳累。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