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 > 详情页

如何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

我最近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出2型糖尿病,如何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问题分析:即“三多一少”常常自觉口渴,饮水多而自觉不能缓解,容易感觉饥饿,食量明显增加,小便次数增多,且夜尿频繁或尿中有泡沫,伤口易发生感染,感染后不易恢复,皮肤干燥,瘙痒难忍等,如果出现以上类似情况,最好去检查一下血糖。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2型糖尿病吃中药能治好吗
张人玲主任医师
其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病变。1.神经病变:高血糖水平可以损害周围神经,尤其是末梢神经,在临床叫做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神经病变会降低足部对疼痛、温度和压力的感知能力,使患者难以察觉足部受到伤害。2.血管病变:高血糖水平也会影响小血管和大血管的功能,导致血管病变。这被称为糖尿病性血管病变。血管病变会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良,减少供氧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延缓伤口愈合,并增加感染风险。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对此,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糖值。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加服中药津力达颗粒,帮助控制血糖,同时改善糖尿病症状,降低糖尿病足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2型糖尿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多见于肥胖的患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吃饭比较多,但是容易饥饿,也容易渴,每日喝水达3000毫升以上,并且还伴有体重减轻,一般发病以后,体重可以出现急剧的下降。另外患者可以出现手脚麻木,头晕,手足疼痛,手足发凉等,还可以出现视物不清。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时间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决定因素是血糖的控制情况好与不好,血糖控制得好,并发症发展的就比较慢,寿命不受影响。因此,只要是血糖控制的好,就不会因为得了2型糖尿病而影响到寿命。
2型糖尿病如何治好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如果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掌握疾病规律,实施有效的管理,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命。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要想控制好血糖,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必须做到饮食平衡,适度运动,规律监测,科学用药,而且掌握好糖尿病的知识。
2型糖尿病是什么意思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从发病机制来说糖尿病分为四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大多数,主要发病机制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
2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2型糖尿病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以及心理都有非常大的关系,人体一旦患上了2型糖尿病,首先应该要用一些降糖的药物控制病症,而且降糖药物必须保证长期服用。
如何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属于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者胰岛素抵抗造成的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或者肥胖的人群,症状较轻或无任何症状。1型体型消瘦,2型体型肥胖。1型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无诱因下无酮症酸中毒倾向。1型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早期饮食控制,口服药物治疗,后期也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如何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即“三多一少”常常自觉口渴,饮水多而自觉不能缓解,容易感觉饥饿,食量明显增加,小便次数增多,且夜尿频繁或尿中有泡沫,伤口易发生感染,感染后不易恢复,皮肤干燥,瘙痒难忍等,如果出现以上类似情况,最好去检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2型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如下:1.尿频口渴: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流入身体的组织时,会出现口渴过度、尿频的症状。2.饥饿:体内缺乏胰岛素,无法将葡萄糖运送到身体的细胞中。这意味着肌肉和器官缺乏能量,经常出现饥饿。3.减肥:胰岛素不足导致身体开始燃烧脂肪和肌肉能量,体重减少。4.疲劳:如果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葡萄糖,身体就会变得非常疲劳。疲劳是糖尿病最可怕的症状之一。因为它妨碍了日常生活。5.视力模糊:如果血糖过高,液体会使眼睛浮肿。视力模糊通常是暂时的,但确实有一定的影响。6.感染和溃疡:2型糖尿病可以延缓感染和溃疡愈合过程。
2型糖尿病如何控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二型糖尿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控制:1.二型糖尿病需要通过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来控制体内的血糖水平。保证身体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尽量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2.运动疗法。运动不仅可以帮助二型糖尿病提高体脂率,增强体质,还可以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血糖的作用。3.药物治疗。虽然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体内血糖水平的基础,但在非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患者需要通过使用降糖药物来控制和治疗疾病。'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