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 > 详情页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是什么

性别:男

年龄:27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比较信任中医,想了解一下,请问糖尿病的中医认识是什么?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山东省立医院

问题分析:中医将糖尿病归入“消渴病”范畴之中。
认为糖尿病多因体内阴精不足,燥热所致,出现口渴、多饮、暴食饥饿、消瘦、尿频等一系列症状。根据伴随症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如果以口渴多饮为主,则多属于肺阴虚;如果主要是因为暴饮暴食、饥饿,主要是因为胃阴不足;如果是尿频、消瘦,多半是肾阴虚。所以在治疗上以养阴清热为主。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对糖尿病的认识怎样是正确的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对糖尿病有以下正确的认识:1.糖尿病不能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可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然后并发症没有出现或很少出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不受影响。2.糖尿病不是遗传病,但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会大大增加。因此,积极改善有规律的饮食、有规律的身体运动、控制体重、有规律的健康检查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4期的症状是什么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糖尿病肾病第四期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1、蛋白尿,尿液中气泡增加,发现24小时尿蛋白量大于1g。2、水肿多见于双眼皮和双下半身,按压下半身骨骼的皮肤,可以看出皮肤凹陷不容易恢复,严重者甚至可以波及大腿或阴囊。3、乏力、怠惰、食欲减退、严重的人会恶心和呕吐,从而导致贫血。4、尿素氮、血液肌酐增加、进行性恶化、身体酸碱失衡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肾病4期即将进行到糖尿病肾病5期、晚期肾衰竭,因此要受到重视,积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是什么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糖尿病属于糖尿病的中医诊断范畴,其中医护理方案包括:1。中医特色技术。如中药足浴治疗;耳穴埋豆疗法,主穴可选择内分泌、皮质下、胰腺等相应耳穴进行治疗;此外,还有艾灸、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中医疗法。2、适当的运动保健。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战术等。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的。3、饮食调理。根据症状选择食材。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是什么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中医将糖尿病归入“消渴病”范畴之中。认为糖尿病多因体内阴精不足,燥热所致,出现口渴、多饮、暴食饥饿、消瘦、尿频等一系列症状。根据伴随症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如果以口渴多饮为主,则多属于肺阴虚;如果主要是因为暴饮暴食、饥饿,主要是因为胃阴不足;如果是尿频、消瘦,多半是肾阴虚。所以在治疗上以养阴清热为主。
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是什么样的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会出现口渴多饮,暴食饥饿,尿频,消瘦的情况。“三焦”在解渴初期症状不明显,病一段时间后往往并发眩晕、雀、痨、胸痹、疮痈。2、严重者可见烦渴、呕吐、头晕、腹痛、气短、肺热伤肺。头晕、体热、烦渴、口干、小便多、大便干燥。其次,会出现胃热过盛,口干舌燥,身体消瘦的情况。
正确认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要正确认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严重性和不良后果,只有了解了慢性并发症的严重性,才能提高对医生治疗的依从性。不管是降糖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主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防止某些并发症发展到比较严重的晚期。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配合药物营养治疗,控制血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慢性并发症的严重性和严重性并发症是完全不同的。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什么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是一种以阴虚为本的疾病。认为本病多因体内阴精不足,燥热所致,出现口渴、多饮、暴食饥饿、消瘦、尿频等一系列症状。根据伴随症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如果以口渴多饮为主,多属于肺阴虚;2、如果主要是因为暴饮暴食、饥饿,主要是因为胃阴不足;3、如果是尿频、消瘦,多半是肾阴虚。所以在治疗上以养阴清热为主。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怎样的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可以归入中医解渴范畴。它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喝多了,吃多了,尿多了,消瘦了。在治疗方面,中医药可分为上诉、中小诉和诉苦三种。去除的主要部位在肺部,治疗以阴润肺、阴润干燥为主。小众的主要疾病位于脾胃,治疗以清热泻病为主。病的下部主要在肾脏,治疗以滋补肾阴或温肾阳为主。中医对糖尿病,即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中药控制血糖或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不好,只能改善症状,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哪三型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目前,消渴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三型:1.阴虚热盛:占11.89%,多见于阴虚,多见于热虚,多见于阳虚。以1~5年为最多,随病程的增加逐渐减少,最常见的是40-50岁,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气阴两虚型:76.52%,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兼有。病程在6~10年,以50-60岁为最常见,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发生率介于阴虚热盛与阴虚证之间。3.阴阳两虚型:11.59%,主要表现为阳虚,同时表现为阴虚。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在15年以上,且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5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最高
中医看糖尿病咋样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中药治疗。1型糖尿病多为青少年发生、绝对缺乏胰岛素所致糖尿病,患者需长期胰岛素治疗,停用胰岛素会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中药调理治疗2型糖尿病有很多经验,中药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防治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按照糖尿病五驾马车的严格控制,包括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口服药物、胰岛素、中药治疗等,及时监测血糖水平,让医生对患者有充分的了解,让医生调整药物中药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倾听,根据患者不同进行治疗。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