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 > 详情页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是什么

性别:女

年龄:39

我最近在医院检查出糖尿病,我想去看看中医,请问,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山东省立医院

问题分析: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如下。
1.首先饮食习惯是糖尿病的一个原因。中药认为经常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是糖尿病的原因。有人认为肾精过度流出是糖尿病的原因。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为了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应该更加注意生活。最后是心理问题。长期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也容易患糖尿病。
2.第一期糖尿病早期患者大部分是肥胖、精力旺盛、体力下降引起的糖尿病。这种糖尿病不需要其余治疗,可以通过一定的减肥改善。
3.二期比较严重的糖尿病,症状会给患者造成多少尿、消瘦无力的情况,治疗方式主要是阴虚化热。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以下是糖尿病的名词说明:糖尿病是随着身体调节和葡萄糖调节能力下降,血糖升高的疾病。表达高血糖,伴有血脂、血压异常。症状显示喝酒多,尿多,体重下降。空腹血糖超过7mol/L或餐后血糖超过11.1mol/L即可进行诊断。糖尿病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有关,需要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注意饮食。食物要低盐、低脂肪、适度。
糖尿病肾病中医怎么解释
张聪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属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肾为络脉聚集之所,糖尿病肾病实质上为糖尿病日久所致,中医消渴病久治不愈,伤阴耗气,痰热郁瘀互结,阻于络脉,形成微型症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名词解释是什么呢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下,出现胰岛素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导致血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出现高血糖、高酮症、酮尿症、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疾病。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中有酮症气味。有头痛、头晕、精神萎靡、烦躁、嗜睡、昏迷等早期症状。在中度和重度病例中,经常会出现脱水的情况。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是什么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如下。1.首先饮食习惯是糖尿病的一个原因。中药认为经常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是糖尿病的原因。有人认为肾精过度流出是糖尿病的原因。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为了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应该更加注意生活。最后是心理问题。长期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也容易患糖尿病。2.第一期糖尿病早期患者大部分是肥胖、精力旺盛、体力下降引起的糖尿病。这种糖尿病不需要其余治疗,可以通过一定的减肥改善。3.二期比较严重的糖尿病,症状会给患者造成多少尿、消瘦无力的情况,治疗方式主要是阴虚化热。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什么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是一种以阴虚为本的疾病。认为本病多因体内阴精不足,燥热所致,出现口渴、多饮、暴食饥饿、消瘦、尿频等一系列症状。根据伴随症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如果以口渴多饮为主,多属于肺阴虚;2、如果主要是因为暴饮暴食、饥饿,主要是因为胃阴不足;3、如果是尿频、消瘦,多半是肾阴虚。所以在治疗上以养阴清热为主。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怎样的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可以归入中医解渴范畴。它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喝多了,吃多了,尿多了,消瘦了。在治疗方面,中医药可分为上诉、中小诉和诉苦三种。去除的主要部位在肺部,治疗以阴润肺、阴润干燥为主。小众的主要疾病位于脾胃,治疗以清热泻病为主。病的下部主要在肾脏,治疗以滋补肾阴或温肾阳为主。中医对糖尿病,即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中药控制血糖或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不好,只能改善症状,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哪三型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目前,消渴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三型:1.阴虚热盛:占11.89%,多见于阴虚,多见于热虚,多见于阳虚。以1~5年为最多,随病程的增加逐渐减少,最常见的是40-50岁,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气阴两虚型:76.52%,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兼有。病程在6~10年,以50-60岁为最常见,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发生率介于阴虚热盛与阴虚证之间。3.阴阳两虚型:11.59%,主要表现为阳虚,同时表现为阴虚。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在15年以上,且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5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最高
中医解释糖尿病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从中医角度来说,糖尿病可以归入中医消渴范畴。它是一种慢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特征。在治疗上,中医可以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上消的主要部位在肺,治疗以养阴润肺、养阴润燥为主。萧中的主要疾病位于脾胃,治疗以清热泻火为主。病的下部主要在肾,治疗以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为主。虽然中医对糖尿病也就是糖尿病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用中药控制血糖或者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并不好,只能改善症状,但是血糖的控制并不理想。
中医看糖尿病咋样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中药治疗。1型糖尿病多为青少年发生、绝对缺乏胰岛素所致糖尿病,患者需长期胰岛素治疗,停用胰岛素会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中药调理治疗2型糖尿病有很多经验,中药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防治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按照糖尿病五驾马车的严格控制,包括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口服药物、胰岛素、中药治疗等,及时监测血糖水平,让医生对患者有充分的了解,让医生调整药物中药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倾听,根据患者不同进行治疗。
中医能治糖尿病?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中医也可以治疗糖尿病。在中医范畴中,消渴属于消渴范畴。患者很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比如暴饮暴食、吸烟、饮酒过量、暴食油腻食物、不爱运动等。叫做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很可能是肾阴虚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口渴、多饮、多汗、盗汗、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口渴分上中下。腹泻的症状是多饮,患者口渴,喜欢喝水,但喝完不解渴。他的舌红,病根在肺。可用白虎汤(膏药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治疗。萧中的特点是暴饮暴食,容易饿,白天容易出汗,小便过多,长不胖,一天天消瘦下去。病根在脾胃。三黄丸(黄连、黄芩、大黄等。)用于治疗胃热。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