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新生儿疾病
>
详情页
新生儿黄疸,病理性与生理性的区别
性别:男
我家孩子出生15天了,第三天出现黄疸,到现在还不退,面部黄色较明显,巩膜黄色,牙块黄色,身上不怎么黄,大便颜色是黄色,小便次数正常,颜色淡黄,我想知道病理性的与生理性的黄疸的区别?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俐
主任医师
儿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乐山市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
您好,生理性黄疸出现与宝宝出生后2-3天,一般症状不严重,7-10天消退。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出现早,消失缓慢,症状重,需要化验胆红素进一步确定。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5天新生儿黄疸20严重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10-12天消退。你小孩生后五天,黄疸值20,属于重度黄疸。应及时治疗。因重度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害,建议尽早住院蓝光治疗,必要时需换血治疗。早干预治疗,避免引起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是否是病理性黄疸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新生儿黄疸不一定是病理性黄疸,也可能是生理性黄疸。生理性的黄疸是所有的婴儿都会发生的,通常会出生后在2-3天左右的时间里出现,一般4-5天后就会消失,很少会再发生。病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4个小时之内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会持续很久,容易反复。病理性黄疸容易引起神经和大脑的损伤。除了黄疸,还会表现为精神衰弱、昏昏欲睡、双眼斜视、肢体僵硬、痉挛等症状。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病理性黄疸的宝宝,治疗一般采用吃药和照蓝光。吃控制黄疸的药,多补充液体,可通排泄减轻症状。还有就是住院照蓝光,就是在保温箱里照蓝光进行治疗,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
如何辨别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生理性黄疸在生后2-3天出现,在一周左右为高峰,二周左右开始逐渐减退,以面部和躯干为主,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2周末基本消退,早产儿在第3周捏消退,新生儿无发热、食欲好,大小便正常。病理性黄疸出现早,在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黄疸,程度较重,上升过快,持续时间长。
如何观察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消退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新生儿大约有50-60%的宝宝都曾有黄疸,临床上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黄疸。黄疸的数值是诊断病理性黄疸的一个指标,也是宝妈比较容易观察的指标。通过黄疸到达的部位可以大概判断黄疸值,如宝宝脸部、巩膜的黄染,黄疸一般在5-8mg/dL,如果头面及上半身有黄疸,大概在10mg/dL左右,如果两上肢手心也有黄染,那么黄疸在12-13mgdl左右,如果两脚心已有黄染,那么一般是在15mgdl左右。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需要治疗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肉眼可以观察孩子全身皮肤是否黄染消退,巩膜是否黄染,还有大小便的,如果自己不能判断,那么可以带着宝宝去医院就诊,做一个黄疸检测看看是否消退的,这样比较正确一些。
新生儿黄疸反复升高的原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宝宝出生28天之内出现黄疸叫做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先黄疸是正常现象。反反复复的黄疸就是病理性黄疸,要进一步查找原因,通常满月的宝宝应该在一个月之内黄疸完全退尽,目前黄疸指数稍微有点偏高,要注意母乳是否含有巨细胞病毒。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引起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于血液红细胞的破坏吸收。
新生儿黄疸好治愈吗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新生儿黄疸好治疗,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使新生儿发生黄疸,生理性黄疸不超过一周,就能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会采用光疗法,蓝光照射等。此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免疫球蛋白。光疗法失败时,也可使用血液交换疗法。经过定期及时的治疗,新生儿黄疸是可以治疗的。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有误差吗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黄疸患儿的诊断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医院的诊断出现误差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平时将宝宝置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并随时注意观察黄疸的情形若泛黄的情形向下延伸至手掌及脚底时表示黄疸指数可能很高,宜就医检验黄疸指数。如果患儿是生理性的黄疸,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如果患儿是病理性的黄疸。那么需要采取退黄、止痒的药物以及对患儿的原发病进行同步治疗的。
新生儿黄疸介绍新生儿黄疸是什么病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病理性黄疸需给以蓝光照射退黄。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