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病因学】。。 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 (一)物理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可导致胃粘膜的损伤。。。 (二)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粘膜屏障;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各种原因的胆汁反流均可破坏粘膜屏障。。。 (三)生物因素细菌尤其是Hp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其机理是①Hp呈螺旋形,具鞭毛结构,可在粘液层中自由活动,并与粘膜细胞紧密接触,直接侵袭胃粘膜;②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素酶及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物岐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等,可破坏胃粘膜;③细胞毒素(Cytotoxin)可致细胞空泡变性。④Hp抗体可造成自身免疫损伤。。。 (四)免疫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检出壁细胞抗体(PCA),伴有恶心贫血者还能检出内因子抗体(IFA)。壁细胞抗原和PCA形成的免疫复体在补体参与下,破坏壁细胞。IFA与内因子结合后阻滞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导致恶性贫血。。。 (五)其他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甲状腺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干燥综合征患者同时伴有萎缩性胃炎较多见。胃部其他疾病如胃液、胃息肉、胃溃疡等也常合并慢性萎缩胃炎。遗传因素也已受到重视。。。 【病理改变】。。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细胞。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胃腺体正常。没有破坏或腺体减少,有时可见糜烂,即固有膜坏死(病变不涉及粘膜肌)。表层上皮细胞变扁平,其排列常不规则。按炎症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生度。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粘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性细胞超过粘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除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变外,病损还累及腺体,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粘膜骨肌常见增厚,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常见有幽门腺化生(假幽门腺)和肠腺化生。胃体部和胃底部粘膜的腺体含有壁细胞和主细胞。一旦此类细胞消失,腺体成为粘液腺而与幽门腺相似,则称为幽门腺化生。在慢性胃炎中,肠腺化生也十分常见,慢性浅表胃炎时,粘膜浅层可出现肠上皮化生,而在萎缩时,则可能所有胃粘膜的腺体均为肠腺化生所取代。肠上皮化生常始自胃小凹颈部,向上发展可延及表层上皮,向下移行可达腺体的深部。起初可为灶性,随着病变进展,肠腺化生可联结成片。。。 在萎缩性病变中,如伴有腺体颈部或肠化上皮过度增生,则在胃粘膜表面形成颗粒样病变,称为萎缩-增生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