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染科 > 传染科综合 > 详情页

伤寒与副伤寒都有什么症状

性别:男

伤寒与副伤寒都有什么症状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黄树菁 医师 妇产科 极速问诊
一级甲等 威县七级中心卫生院

问题分析:您好,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    临床症状   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一)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75%~90%),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本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二)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1.高热高热持续不退,多数(50%~75%)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约10~14天。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较前更为明显,舌尖与舌缘的舌质红,苔厚腻(即所谓伤寒舌),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由于肠道病多在回肠末段与回盲部,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是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患者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此等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至逐渐恢复。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20%~73%)或有时出现重脉是本病的临床特征之一,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5.脾肿大病程第6天开始,在左季肋下常可触及腺肿大(60%~80%),质软或伴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亦可肿大(30%~40%),质软或伴压痛,重者出现黄疸,肝功能有明显异常者,提示中毒性肝炎存在。   6.皮疹病程7~13天,部分患者(20%~40%)的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为数在12个以下,分批出现,主要分布于胸,腹,也可见于背部及四肢,多在2~4天内消失。水晶形汗疹(或称白痱)也不少见,多发生于出汗较多者。   (三)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肿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四)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其它临床类型   除上述典型伤寒外,根据发病年龄,人体免疫状态,致病菌的毒力与数量,病程初期不规则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有无加杂症等因素,伤寒又可分为下列各种类型。   (一)轻型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2周内痊愈。多见于发病前曾接受伤寒菌苗注射或发病初期已应用过有效抗菌药物治疗者,在儿童病例中亦非少见。由于病情轻,症状不典型,易致漏诊或误诊。   (二)暴发型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有畏寒,高热,腹痛,腹泻,中毒性脑病,心肌炎,肝炎,肠麻痹,休克等表现。常有显著皮疹,也可并发DIC。   (三)迁延型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发热持续不退,可达45~60天之久。伴有慢性血吸虫病的伤寒患者常属此型。   伤寒合并血吸虫病时,起病多急,发热常为弛张型或间歇型,肝脾肿大较著,嗜酸粒细胞在发热期及极期显著减少或消失,热退后回升,常超过正常值,热程可迁延1~2月。   (四)小儿伤寒一般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似于成人,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学龄期儿童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多属轻型。常急性起病,有持续发热,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表情淡漠,嗜睡,烦躁鼻衄,舌苔厚,腹胀及肝脾肿大等,而缓脉及玫瑰疹少见,白细胞计数常不减少。病程较短,有时仅2~3周即自然痊愈。由于肠道病变轻,故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也较少。   婴幼儿伤寒常不典型,病程亦轻重。起病急,伴有呕吐,惊厥,不规则高热,脉快,腹胀,腹泻等。玫瑰疹少见,白细胞计数常增多,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颇为常见。   (五)老年伤寒体温多不高,症状多不典型,虚弱现象明显;易并发支气管肺炎与心功能不全,常有持续的肠功能紊乱和记忆力减退,病程迁延,恢复不易,病死率较高。   复发与再燃:症状消失后1~2周,临床表现与初次发作相似,血培养阳转为复发,复发的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与胆囊或网状内皮系统中潜伏的病菌大量繁殖,再度侵入血循环有关;疗程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见。偶可复发2~3次。再燃是指病程中,体温于逐渐下降的过程中又重升高,5~7天后方正常,血培养常阳性,机理与初发相似。   诊断   根据当地伤寒流行情况,本人既往病史,有无伤寒菌苗接触史,有无与伤寒患者接触史,以及稽留高热,特殊中毒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程中白细胞计数减少,分类中性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氏反应(+)呈4倍以上增长,抗“O”>1:80,抗“H”>1:160有意义,细菌学检查,发病1~2周血培养阳性率最高,3~4周尿便培养阳性机会高,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且持续时间长。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伤寒论治失眠有什么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伤寒论》中记有六个经方,适合解失眠,具体如下:1、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热,用于心火旺盛引起的心肾不通引起的失眠,一般表现为口干舌燥,心烦气躁,失眠。2、栀子豉汤:可用于伴随胸闷心烦,发热汗出的失眠。3、五苓散:可用于伴随心神躁动,口渴多饮和小便不利的失眠。4、干姜附子汤:可用于伴随烦躁不安的失眠。5、栀子厚朴汤:可用于伴随腹胀心烦的失眠。6、猪苓汤:可用于伴随心烦而失眠的情况。
小儿伤寒的症状有哪些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大多数伤寒发病都很慢,而发热则是最先发病的病症。发热之前会出现畏寒症状,随后体温逐渐升高,到5-7天时达高峰,体温可在39~40℃左右。从第二个星期起,体温出现了持续的发热。第10-14天后,患者的体温开始降低,并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儿童伤寒的症状是不典型的,发热时轻时重。随著年纪的增加,其临床表现与成年伤寒相似。在伤寒高热期,儿童会出现厌食、乏力、腹胀等症状,同时还会出现肝脾肿大、皮疹等症状。当身体温度开始回升时,症状也会消失。
副伤寒病症都有哪些症状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副伤寒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以稽留热为主。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腹部不适,腹胀,便秘等。另外也可出现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会出现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症状。
副伤寒的症状有哪些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副伤寒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突出不振,有些时候可以表现为拉肚子或者是便便拉不出,严重者可以表现为一直不间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病人可出现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长期腹痛、腹胀不缓解伴有高热要及时到一医院就诊,结合医嘱服用抗菌治疗药物。
副伤寒症状有哪些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副伤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病情严重的,也有可能引起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不算一种特别严重的感冒,但可以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正规的治疗。
副伤寒症状有哪些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副伤寒症状有发烧、腹泻、恶心与呕吐、腹痛、烦躁不安、肝肿大、脾肿大、昏冒、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成年人的副伤寒以副伤寒甲多见。
感染伤寒杆菌有什么症状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感染伤寒杆菌可能有发热、肝脏、脾脏肿大、玫瑰疹等症状。伤寒杆菌为伤寒最重要致病菌,肠传染性疾病之一,可表现为较典型临床症状,可有持续发烧,多数病人的体温超过39°C,并不断重复发生。多数可表现为迁延不愈之发热,同时可有肝脏和脾脏的增大,比较缓脉和玫瑰疹等。另外还容易发生败血症等病症。典型消化系统症状亦为伤寒所共有,可有恶心、呕吐、胀气、腹痛、腹泻等症状。由于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和内毒素血症等病症的发生,所以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需要积极进行救治工作,否则不利于健康。重度病人还可发生肠道出血,及肠穿孔等并发症,必须注意防止形成多种并发症。
伤寒病的症状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伤寒病的症状可以表现为发热乏力拉肠,头痛,腹部不适等一些症状。发热是在疾病早期出现,早期可以是低热,然后体温呈一个螺旋阶梯式上升,最后表现为持续的高热。
伤寒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伤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一旦患上伤寒病身体会出现严重的高热,同时还会伴有一些全身的症状,比如疲倦、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表情淡漠、目光呆滞的表现,一定要引起注意积极进行治疗。伤寒在治疗上首先要降低体温、消毒隔离、注意加强护理,可以选择三代头孢菌素进行抗病原体治疗。由于伤寒病可能会出现肠道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所以还要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
伤寒的症状可以吃什么药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通常来说,伤寒的症状可以吃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司氟沙星等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类急性肠道传染病,常有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皮疹、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司氟沙星等。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