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
详情页
血小板正常值和危急值各是多少
我平时没有什么病痛,但是体检的时候说我的血小板过低,然后我就担心,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危急值又是多少?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山东省立医院
问题分析:
正常值是一百到三百,如果低于三十是有出血的可能。就会有危险,血小板是人体重要的凝血物质,它的减少是会导致出血的发生,增多是会引起血栓的形成。如过低就需要进行输注血小板纠正。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白细胞危急值是多少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白细胞数值过低,低于2.5要考虑有血液系统病变,应及时去医院血液病科就诊,明确具体病变情况。不排除有粒细胞减少的可能,求组造血功能障碍,可通过骨髓象检查明确具体病变情况,针对病因有效治疗,同时增加饮食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儿童血小板正常值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儿童血小板的正常值在10万到30万之间。但是每个孩子身体状况不同,所以在数量方面也会有所增减。如果孩子出现血小板减少的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白血病或别的内脏方面的疾病。如果有身体方面的不适,也要及时的选择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免威胁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在用药选择方面也要看医生的进行合理的分析,在保证孩子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改善。
平均血小板体积正常值是多少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平均直径只有2-4μm,平均血小板体积简称MPV,是采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后得到的一项临床检测指标,属于血常规检查。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大小变化有助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周围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者,MPV增高,有骨髓病变,使血小板减少者,MPV减低,在感染病人中,局部炎症时,MPV正常或者增大,败血症时则有一半的MPV减低。
平均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是计算每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是由于长期出血、严重损伤或处于兴奋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和粘膜,术后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时,常发生自发性出血。
人体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人体血小板的正常值是每毫升血液中含有血小板10万到30万个,少于10万个就是血小板减少,多于30万个就是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人体就会出现出血的症状。
血钾危急值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钾的正常值是3.5-5.5mmol/L。血钾的危机有两种,一种是过低,一种是过高,如果低于2.8mmol/L为低的危急值,一种是超过6.0mmol/L为高的危急值,两种危机制都需要及时处理。如果低于2.8mmol/L,及时给予口服药物补钾。如果超过6.0mmol/L,要及时给予降钾处理,同时找到高钾的原因。
血小板分布宽度正常值是多少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小板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CV%表示。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正常范围0.155~0.18检查介绍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比容变异的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若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血小板比容均一性。
血小板聚集率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小板具有相互黏附的特性,血小板聚集率就是反映血小板黏附特性的指标,临床上血小板聚集率一般在70%左右。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反映了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常见的有血小板无力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还有尿毒症等。
血小板聚集率正常值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小板具有相互黏附的特性,血小板聚集率就是反映血小板黏附特性的指标,临床上血小板聚集率一般在70%左右。如果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就说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的特性增高,常见于血栓前的状态或者血栓性的疾病,如急性的心肌梗死、肺梗死、晚期的妊娠,以及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血小板聚集率的增高。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反映了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常见的有血小板无力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还有尿毒症等。
血小板正常值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正常的血小板数值是100到300乘10的9次方,血小板是血液当中最小的细胞,可以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恶性病。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