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水肿系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引起水肿的原因: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
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因素有:
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压增高,引起静脉压增高的因素有:
①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使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是心性水肿的重要原因;左心功能不全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压力增高是引起肺水肿的重要原因.
②血栓形成或栓塞,肿瘤压迫可使局部静脉压增高,形成局部水肿.
③血容量增加也可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将导致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使组织间液生成增多.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血浆蛋白减少所致.其中白蛋白是决定血浆胶渗透压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引起白蛋白减少的原因:
①合成减少 见于营养不良致合成原料缺乏或严重肝功能障碍致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低下.
②丢失过多 见于肾病综合征,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严重破坏,使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
③分解增加 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等使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④血液稀释 见于体内钠,水潴留或输入过多的非胶体溶液使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渗透压降低使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而致组织间液生成增多.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常见于炎症,缺氧,酸中毒等.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远远高于组织间液蛋白浓度,因而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使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造成血浆胶渗透压降低和组织间液胶渗透压增高,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此类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高,可达 30g /L - 60g /L ,称为渗出液.
上述三种因素导致组织间液增多,此时,淋巴回流量可出现代偿性增加,若组织间液的增多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即可使组织间隙中出现过多体液积聚,导致水肿.
4 .淋巴回流受阻
见于丝虫病,肿瘤等.丝虫病时,大量成虫阻塞淋巴管;某些恶性肿瘤可侵入并堵塞淋巴管,肿瘤也可压迫淋巴管;乳腺癌根治术时,大量淋巴管被摘除,这些病理情况都可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是对抗水肿的重要因素,因为淋巴回流的潜力大,当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达临界值,出现明显的凹陷性水肿以前,淋巴回流可增加 10-50 倍.另外,淋巴回流也是组织间隙蛋白回流入血的唯一途径,该途径可降低组织间液胶渗压.当组织间液增多致压力增高时,部分液体可经毛细血管回流,而蛋白质仍存留在组织间隙,所以,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高(见图 6-2 ),可达 40g /L -50g /L .与炎性渗出液相比,这类水肿液无菌,细胞数量少,蛋白质多为小分子蛋白质,无纤维 蛋白原等高分子量蛋白 .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正常情况下,钠,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细胞外液容量保持恒定.肾脏是排钠,水的主要器官,并且可调节,因而在细胞外液容量的维持上起着重要作用.
各种病因使肾脏排钠,水减少,导致钠,水的摄入总量大于排出量,则体内出现钠,水潴留.肾脏排钠,水减少有三种可能的类型:① GFR 减少而肾小管的重吸收未相应减少;② GFR 不变,肾小管重吸收增加;③ GFR 减少的同时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