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带状疱疹缠腰火丹又称,缠腰火丹中医列入“丹门”,因其病好发于胸胁部及腰部,故名为缠腰火丹,其疹走形如蛇,变称“蛇丹”,谷称“蜘蛛疮”。本病皮肤起红斑水疱,除见于上述部位外,亦可生于颜面及其他部位,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疼痛,具有成簇水疱的皮肤病。
带状疱疹的皮疹按神经的节段常成带状排列分布,发生的部位以胸、腹、腰、脊多见,四肢亦可发生,也有侵及颜面的上额部者。皮疹往往局限于身体的单侧,但少数也可超过中线。体弱病人,在局部出现水疱后,于数日内,全身发生水痘样皮疹,称为泛性带状疱疹。此型疱疹,全身症状严重,可有高烧,并可并发脑炎或肺部损害,甚至死亡。被侵害的神经是肋间神经、颈神经与三叉神经等。如三叉神经受累时,除上额出现疱疹外,常出现眼的症状,如结膜出血,化脓性结膜炎,溃疡性角膜炎,愈合瘢痕形成,导致失明。此型以老年、幼儿多见。
带状疱疹的皮疹,疼痛是其特点,其程度与年龄有关。年轻病人疼痛轻微,老年病人疼痛严重,即使皮疹完全消退疼痛往往可延续数月至半年以上,另还很有可能引起神经疼后遗症。
中医治疗:内服药治疗,按中医辩证论治带状疱疹可分为虚实两型。实证又分肝火型、脾湿型与血瘀型三型;虚证又分脾气虚与心气虚两面型。
治疗:
(一)、按中医辨症论治带状疱疹可分为虚实两型。实证又分肝火型、脾湿型与血瘀型三型;虚症又分脾气虚和心气虚两型。
1. 肝火型:证见皮疹潮红,疱疹如粟,密集成片,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此为肝胆火盛只候。治宜清泻肝胆之火,投以龙胆泻肝汤加丹皮、赤勺。高烧病人加羚羊粉1克冲服。
2. 脾湿型:起黄白水疱,易破裂,糜烂流水,疼痛尤甚,纳呆腹胀,便溏。脉滑数,苔白腻。治宜除湿胃芩汤加减。
3. 血瘀型:证见疱疹基底暗赤,疱液成为血水,疼痛剧烈难忍,皮疹多发于前额或腰胸部位。亦有皮疹虽已消退,但局部仍敢疼痛难忍,甚或较前更重。舌暗紫,或有瘀斑,此为气滞血瘀,阻于脉络。治宜活血破瘀,熄风止痛,可用下述方药:
鬼箭羽10克 蒲黄10克 五灵脂10克 赤勺10克 红花10克 归尾15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元胡6克 郁金6克 连翘15克 栀子10克
头面部加菊花、钩藤、全蝎。
胸腰部可及柴胡、黄芩。
本型属于寒证者亦可用桂枝红花汤。脉虚症实者可疏肝活血汤加黄芩30克、桂枝10克。
本病之虚证型皮损往往易成溃疡,不易愈合,且多为干性结痂,或成坏疽。舌胖淡,脉沉细无力,属于肝气虚者,出现四肢无力,言语低微,面浮肿,宜用十全大补汤,或补中益气汤。要重用黄芩、党参、升麻等升提益气的药物。若证见心气不足动则心慌气短,宜用炙甘草汤,方中应重用人参。
朱仲康氏以马齿苋合剂治疗亦有疗效,可缩短病程和减轻疼痛。
方药:马齿苋60克 大青叶15克 蒲公英15克
(二)外用药物:糜烂渗液时,可用如意黄金散、柏叶散。
处方:侧柏叶15克 蚯蚓粪15克 黄柏15克 赤小豆5克 净轻粉9克 大黄15克
成溃疡时则用玉红膏外敷。
(三)西药治疗:可予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B12,疼痛事可于止痛、镇静药物。有继发感染时,投以抗菌素药物。严重炎症反应者,尤其在头面部,出现眼部带状疱疹时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神经根区注射0.5~1普罗卡因5~10毫升封闭,可起到止痛和治疗作用。
张西山医生治疗带状疱疹主要采取清热解毒、调节神经、提高免疫力,使脏腑功能和谐,以达到根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