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8
问题分析:你好,这影响不大,乳腺增生症是指女性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乳腺组织增生和复旧不全引起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乳腺增生,重在预防,主要避免引起内分泌失调的因素,建议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问题分析:建议您用“全性腺轴调理的乳腺增生药物”治疗。乳腺增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月经前、劳累后或是生气等情绪波动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而在月经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乳腺增生主要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人体内分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管哪一环节,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内分泌系统紊乱,目前可能仅仅表现出乳腺增生,但如果不能及时全面调理,就很容易引发其他相关疾病,如月经不调、黄褐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相关内分泌失调疾病,而乳腺增生属于性腺轴疾病,引起乳腺增生的内分泌腺体位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这条性腺轴上,只有全面调节性腺轴上各腺体的激素分泌的药物,才能更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所以乳腺增生一经发现,还是建议患者能抓紧时间治疗。
问题分析: 1、乳腺增生是怎么回事: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所以有卵巢功能的妇女,乳腺在内分泌激素影响下,乳腺组织都有周期性增生复原的组织改变。在增生期,有些人可能自觉乳房痛,或触到乳腺有些增厚,特别是经前更为明显,经期过后,上述症状就能自行消退,这些是生理性改变,不算是病,也不需治疗,不要轻易给经前乳房出现胀痛者都戴上“乳腺增生病”的帽子。“乳腺增生”必须区分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每次月经乳腺出现肿块,并有持续长短不一的疼痛,有的连续数月,也可长达数年。它在组织学上的改变包括腺泡、腺管或腺小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这样的“乳腺增生”通常又叫“乳腺小叶增生”,生理性乳腺增生大多可自愈,有的在妊娠,哺乳后症状完全消失,有的在绝经后1-2年后自愈。病理性的乳腺增生病也称乳腺囊性增生病,在组织学上有小乳管高度扩张而形成囊肿,乳管上皮细胞增生,多数中、小乳管可发生乳头状瘤,由于本病不但上皮增生、尚有囊肿形成,所以被称为“囊性乳腺增生病”,属癌前病变,该病可发生癌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对于“乳腺增生”必须区别对待,不能笼统处理。 2、乳腺增生和它的临床表现: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接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的总称。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国内3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为38、6-49、3,40-49岁为发病高峰,其癌变率大约为20左右,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1)乳房疼痛:一般或两侧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不适,疼痛严重不可触摸、行走,疼痛以乳房肿快为主,可向腋窝、胸胁、肩背、上肢放射,也有的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瘙痒,疼痛随着情绪与月经周期变化而波动,常于月经前或生气时,郁闷时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2)乳房肿块:一侧或双侧乳房,单个或多个肿块,好发于乳房的外上方,呈片块状,结节状,颗粒状或条索状,以片块状多见,肿块边界不清,中等或稍硬,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过3-4CM。乳房肿块在月经前增大,月经来潮后缩小变软。 (3)伴随症状:病人常感觉情绪不畅或心烦易怒,可兼见痛经,月经前后不定期等,少数患者乳头溢出棕色或淡黄色液体。 3、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 (1)临床上有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的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 (3)临床检查乳房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之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方,结节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 (4)利用钼靶X线、B超,热象图等辅检测手段,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它良、恶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