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以自身免疫机制为根本,感染、神经因素为诱因。首先是粘膜浅层的弥漫性炎症改变,继之充血、水肿、肥厚和脆性增加,产生小溃疡,进而发展成大溃疡。晚期由于结肠组织增生,肠壁变厚、变窄,可能导致肠癌。归结起来引发溃肠性结肠炎的诱因有如下几种:
1、自身免疫机制。自身的免疫机制是根本,本病患者肠黏膜分泌异常,提示系因黏液糖蛋白改变,以致影响肠黏膜的完整性,从而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肠黏膜,对正常人无害的肠道共生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进入肠黏膜,激发一系列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与炎性变化。
2、基因。遗传基因素质在本病的发病中占有一定地位,其理由如下:①本病发病率在种族之间有明显差别。②经系统的家系调查,显示本病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有5%一15%患者的血缘家族患有本病。③近年资料证明,肠黏膜的教液分泌异常和遗传素质有关
3、肠道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和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相似,因此长期以来曾考虑感染是本病的病因,但迄今未能找出致病的细菌、病毒或真菌。一般认为如有感染存在,可能是本病的继发病变。有人指出大肠杆菌某些菌株释出损伤肠黏膜的有害物质,可以引起本病,有待进一步证实。
4、自由基损伤。本病的病变过程有肠腔内压增高、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内源性缩血管物质活性递增等的影响,使肠血流量降低,或暂时性缺血后出现再灌注现象,能引起供氧还原不完全,特别是在肠内黄嘌呤氧化酶等的作用下,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形成,损伤肠黏膜;此时细胞膜磷脂释出花生四烯酸产物,特别是白三烯B4趋化中性粒细胞,因其中有丰富的NADPH氧化酶,进一步形成氧自由基,加重肠损伤。
5、自身的情绪波动与精神状态。临床上观察到精神抑郁与焦虑对本病的发生和复发可有一定影响,因此有人提出精神异常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或诱发因素。但临床资料说明本病有精神异常或精神创伤史并不比一般人群多见,目前多认为精神异常可能是本病反复发作所致的继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