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一、要教孩子养成有目标、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使学习制度化,在固定的时间里进行有计划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没有一个安排周密的学习计划,学习往往会陷于盲目、被动的状态。
(一)订计划要长短结合。
1、先订长远目标和长远规划。孩子上初中以后,就会开始思考理想和人生问题。这时,家长要首先帮助他制订一个“生涯计划”,这对他的学习和成才大有好处。这个规划要提出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学业上进军的领域、要达到的学位,和将来的择业打算;规划出实现目标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这个规划可能只能是个方向性的,也许孩子长大后会被放弃或修改,但这没关系,有目标就比没有好,就会起到激励他奋进的作用。
2、再订每个学期的近期目标和实现措施。也就是把学习任务合理地分配在每个月份内,按学科提出要求,之后以学好每个单元为阶段,将计划一步步向前推进。教孩子订计划时,要教他学会留有余地。目标和要求不要定得太高或太低,时间和任务安排不要太松或太紧。要求低了、安排松了,容易产生懒散情绪,不利于学习;要求高了或是安排太紧,会感到压力太大,一旦经过努力没能完成,就会产生悲观、厌学情绪,害处很大。正确的做法是,提出要求的高度能翘一翘脚就够得着。
3、还要做好每周、每日的学习安排。要教孩子制订一个每天自己可支配“时间表”,将一天(或一周)内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排入每天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内。安排学习内容时不要泛泛规定为“读外语”、“复习语文”之类,应该具体规定出学习进度和自检办法,如果哪一天的日程安排受意外情况影响需做调整,之后一定要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