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40岁
问题分析:对于暴发型及病情严重的患者,不宜在家里治疗,应尽快送往附近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采取药物抗感染的治疗措施,如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会考虑手术治疗。 轻型患者建议采取中医中药治疗,在有经验的医生辨证指导下进行调理,可供选择的中成药有: (1)属湿热下注型的,宜清利湿热。可服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葛根芩连片等。 (2)属肝旺脾虚型的,宜抑肝扶脾。可服戊己丸、逍遥丸等。 (3)属脾胃虚弱型的,宜补脾健胃。可服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启脾丸、补脾益肠丸等。 (4)脾肾阳虚型的,宜温补脾肾。可服四神丸、脾肾双补丸、附子理中丸等。 注意事项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5.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溃疡性结肠炎全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和直肠粘膜,所以又称“特发性直肠结肠炎”。发病原因,与自身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诱发因素是肠道感染和精神因素。 主要症状为腹泻、便脓血、腹痛和里急后重。起病初期腹泻不太明显,粪便表面附有粘液,继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3—10次不等。严重时每天可达10一30次,大便中混有鲜血、粘液和脓液。同时可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症时可见发热、心悸、衰弱、消瘦、贫血、水及电解质大量丢失等。 确诊主要依靠X线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及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诊断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并可取肠粘膜做活组织检查;大便的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可排除细菌性痢疾、寄生虫感染等特异性结肠炎。 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精神刺激,饮食以易消化、少纤维、高营养为主,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发作期以流质饮食为主,严重时禁食几日,并于静脉输入营养素,使肠道暂时休息,腹痛腹泻明显,可用少量阿托品、普鲁本辛以止痉止泻。磺胺类药物,如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并有恶心、呕吐及头痛等副作用。磺胺类无效时,可改用强的松,近期效果好,还可与6—巯基嘌呤或硫唑嘌呤联合使用;对于严重发作、病变范围广泛和发生严重并发症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将本病分为四型: a. 大肠湿热型:感受湿邪化热或过食辛辣、饮酒,导致湿热内生,蕴结于大肠,影响其传导功能并损伤肠道血络,产生腹痛、泄泻、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以白头翁汤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b. 脾肾阳虚型:素体脾肾阳虚,或年老、久病之后,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产生泄泻,泄泻多在黎明之前,伴怕冷、腰膝酸软等症,治疗以四神丸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c.肝脾失调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克脾,肝脾失调,引起升降失调,产生胸胁胀闷,食少嗳气,抑郁恼怒时即腹痛腹泻,治疗以痛泄要方抑肝扶脾。 d.脾胃虚弱型:由于素体脾虚,或过度劳累、饮食不节而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产生泄泻、疲乏、腹胀、食欲不振,治疗以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胃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