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应激相关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将应激相关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三大类。
1、急性应激障碍
又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遇强烈精神刺激(如失恋、被打、亲人离丧等)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情感麻木、淡漠,也可出现焦虑、惊恐、激越或情感爆发。运动迟缓,动作减少,运动性抑制、木僵状态。可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假性痴呆症状。大部分患者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表现为运动不安,病程短暂,离开创伤性环境后,症状可迅速缓解。事后对发作情况可部分或全部遗忘。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初仅被认为是由战争特殊经历引起的,现已包括强奸、虐待、暴力袭击、绑架、重大交通事故等多种生活事件和地震、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在内的可引起严重精神创伤的事件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①、创伤性事件在患者的意识中反复涌现、萦绕不去,精神创伤体验反复重视,在梦境中也经常呈现,常出现触景生情,回闪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体验。
②、持续性警觉增高,过分警惕,易激惹,心惊肉跳、坐立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
③、情感麻木,兴趣减少,行为退缩,持续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人与事。如极力避免思考或接触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人和事,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避免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
④、通常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数日至半年内发病,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在一年内恢复,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不愈。病愈后对创伤性经历可有选择性遗忘。
3、适应障碍
是指具有易感个性的个体,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常见的生活事件有生活环境或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经营陷入困境,经济状况恶化,法律纠纷,职业环境条件不良,人际关系恶化,学业受挫,空巢现象,亲友丧亡等。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同时可出现一些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成年患者多以抑郁心境为主,也有以焦虑为主要表现或抑郁与焦虑混合状态,如情绪低落,沮丧、哭泣,丧失生活兴趣;紧张不安、心烦、害怕、担心等。青少年还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如破坏公物、逃学、打架、偷盗、说谎、离家出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