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综合 > 详情页

6个月宝宝吃杞枣口服液一次用量喝多少?

性别:男

年龄:6月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6个月宝宝吃杞枣口服液一次用量喝多少?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检测血铅含量67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一次服用一半 5ML行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志新 主任医师 儿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您好,杞枣口服液一般是10ml口服的,但您考虑的是小孩才6个月,不敢给太多给他喝,所以才问5ml可以么,我认为是可以的。
建议一次5ml,一天2次来服用,这是中药来的,量少些,自己吃多几天药效一样会明显的,而且这样可以兼顾小孩才6个月,比较小,不要一次吃太多,怕接受不了,甚至呕吐。

追问:小孩子每次都喜欢出汗,但是手脚比较冷,是不是哪里有什么问题?前几天刚做了体检,打了预防针。

回复:您好,现在夏天小孩本来也容易出汗,但同时手脚比较冷,说明小孩比较虚弱,他出汗应该是虚汗比较多,也就是晚上睡觉也会出汗,这样就可以使用些补气的中药,如玉屏风散。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4个月宝宝氯雷他定用量是多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如果一个4个月大的孩子服用这个药物,每天服用五分之一的剂量。由于这个药物属于抗过敏药物,因此没有糖浆制剂或颗粒制剂。儿童治疗过敏性疾病时服用一些其他的药物,方便儿童服用。4个月大的孩子太小,不能尽可能多地使用这个药物。
柴黄颗粒小儿用量是多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小儿用量是1/3包,3岁-6岁的孩子每次吃半包,6岁-12岁的孩子每次吃一包,一天两次。主要成分是柴胡和黄芩,主要作用就是改善上呼吸道感染,有退热的作用。特别针对有风热感冒的症状,可以使用这个药物。
儿童用量是多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颗粒对治疗呼吸道感染效果是比较不错的,但是这种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第一次服用的时候也不能够过多,颗粒是适合12岁及以上的宝宝来服用地宝宝现在年龄比较小,带她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一下,再对症用药比较好。补充维生素,按时作息,避免熬夜,生病期间,适量增加营养。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注意保暖。
黄疸药用量多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目前黄疸高的现象,要注意护理的,可以用点降疸的药物治疗的,也要服用点药物同时进行治疗,药物按说明书量给孩子服用,服用三天观察一下效果吧,二餐之间也要喝点葡萄糖水的,再观察几天吧,服用三天要上医院再复查一下的。
康萃乐益生菌宝宝用法用量是多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用量要看是两周岁以上,还是两周岁以下,如果两周岁以下的情况下,一次喝一袋就可以了,如果两周岁以上,就建议每次一到两袋就可以了,冲剂是颗粒状的,只要冲到温水里给宝宝服用就好了,对于这个月龄的宝宝,一天早晚各半包就好了。
两个月宝宝吃益生菌用量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在婴儿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的时候,可以服用,一般一天一包,一天两次,每次服用半包的量。平时要注意给宝宝补充营养,保持营养结构均衡,及时的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给宝宝多喝水,避免引起消化不良。
蒲公英根泡水喝的用量是多少
王燕主任医师
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蒲公英根在泡水喝有两种有用新鲜蒲公英根泡水的还有用干蒲公英根泡水的。新鲜蒲公英根比较少,因为新鲜的蒲公英根苦味比较大味道没有干蒲公英根喝着舒适,如果要用新鲜蒲公英根来泡水喝的话,大约将量度控制在50克左右;而对于干蒲公英根则控制在10克就可以了。蒲公英性寒一周食用的次数2-3次就可以了,可不要一天泡几次蒲公英根茶,摄入过多可会影响身体不适。
七个月宝宝服玉屏风颗粒用量多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七个月宝宝服用玉屏风颗粒应该用量一次半包,一天三次。玉屏风颗粒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变态反应、抗疲劳、抗衰老。玉屏风颗粒,不仅可以预防感冒以及有反复感冒引起的心力衰竭,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三个月宝宝益生菌用量是多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三个月的宝宝,每次服用三分之一袋,一天三次,益生菌冲剂主要作用是抑制肠道的病菌生长繁殖补充肠道的消化酶,促进吸收消化。也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阴道感染缓解过敏的作用。
新生儿茵栀黄口服液用量是多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茵栀黄口服液,新生儿用量是每次三分之一支,一天三次,茵栀黄口服液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要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的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也可以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新生儿口服茵栀黄口服液一般是降黄疸,口服三天后要及时去公立医院儿科门诊复查黄疸值,不可以长期口服茵栀黄,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腹泻不良反应。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