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肝胆疾病
>
详情页
硫酸镁注射液能否口服?晚上吃两次,每次服用量是多少?
性别:男
年龄:37
胆囊结石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
可以口服的,不过对胃有刺激性,会导致腹泻,一般是每次口服10毫升。不过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这种药是有利胆的作用,但并不一定对胆结石有效。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柴黄颗粒小儿用量是多少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小儿用量是1/3包,3岁-6岁的孩子每次吃半包,6岁-12岁的孩子每次吃一包,一天两次。主要成分是柴胡和黄芩,主要作用就是改善上呼吸道感染,有退热的作用。特别针对有风热感冒的症状,可以使用这个药物。
地塞米松静滴用法用量是多少
张文娟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你提到的药物的用法和剂量基本上是临床医生需要知道的,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药物。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处方和剂量。这需要知道初始剂量通常为5毫克/千克体重,这意味着如果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需要休克疗法,剂量将相应增加。
儿童用量是多少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颗粒对治疗呼吸道感染效果是比较不错的,但是这种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第一次服用的时候也不能够过多,颗粒是适合12岁及以上的宝宝来服用地宝宝现在年龄比较小,带她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一下,再对症用药比较好。补充维生素,按时作息,避免熬夜,生病期间,适量增加营养。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注意保暖。
硫酸镁注射液是什么药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硫酸镁注射液可作为抗惊厥药,临床上常用妊娠期高血压,降低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对促进子宫收缩的钙离子有拮抗作用,从而抑制子宫收缩,在临床上用于早产的治疗。
双黄连口服液小孩的用量
王志新
主任医师
儿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双黄连口服液小孩用药剂量难以评估,其说明书中未明确指出精准用法用量,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选用剂量精确的颗粒剂型,如临床常用的小葵花双黄连颗粒。双黄连颗粒以金银花、黄芩、连翘为主要成分,可起到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感冒。其中双黄连颗粒,如小葵花双黄连颗粒有着儿童用药剂量指导,家长可按照说明书中明确的剂量给孩子服药,用量精准。且药物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疗效较优,可改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缩短病程。对于发热较为严重的患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西药退热,如美林布洛芬混悬液、中美史克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吴茱萸治失眠用量是多少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吴茱萸治失眠用量如下:1、每次取精华液9克,米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脚涌泉穴,用纱布和胶布覆盖,每次敷一次,治疗失眠很有效。2、用布把吴茱萸包起来,放在枕头上或者睡在上面,效果都很好。分成两部分贴在脚底(涌泉穴),并粘在胶带上。3、三天换一次药。脚冷是气血不降造成的。在补脾胃强壮气血的同时,还要打通经络让气血下行。做好了,闻了闻就睡着了。对治疗失眠很有效。
新生儿茵栀黄口服液用量是多少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茵栀黄口服液,新生儿用量是每次三分之一支,一天三次,茵栀黄口服液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要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的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也可以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新生儿口服茵栀黄口服液一般是降黄疸,口服三天后要及时去公立医院儿科门诊复查黄疸值,不可以长期口服茵栀黄,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腹泻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用量是多少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阿奇霉素成人的剂量是每天0.5克,1次顿服,一共服用3天就可以停药了。如果首剂给0.5g,以后每天给0.25克,疗程就是5天停药。如果是性传播疾病可以采用单剂量1克的疗法,老人的剂量可以按成人的剂量一样,6个月以上的小孩每天的剂量是10mg/kg。如果用的是阿奇霉素混悬剂,3-7岁的小孩服药5ml,8-11岁的小孩服用7.5ml,12-14岁的小孩服用10ml。
硫酸镁注射液有什么作用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硫酸镁注射液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妊娠期高血压,降低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对促进子宫收缩的钙离子有拮抗作用,从而抑制子宫收缩,在临床上用于早产的治疗。
蒲地蓝口服液儿童用量是多少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这种药物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1/3支,大概是3ml左右,一天三次;3-7岁的孩子一次5ml,一天三次;7岁以上体格比较壮实的孩子一次一支,一天三次。这种药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作用。清热解毒类的药物相对比较寒凉,不药服用时间太长,因为寒凉的药可能会伤脾胃,尤其是孩子脾胃比较虚弱,可以服用三天左右。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