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1.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及治疗方法
(1)常用药物:
①柳氮磺吡啶类: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多年,口服4~6g/d,64%~77%患者疗效好,症状缓解后以2g/d维持,至少1年,89%的患者可保持无症状。柳氮磺吡啶用量大时疗效提高,但副作用亦增加。柳氮磺吡啶到结肠后被肠内细菌偶氮还原酶裂解为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前者为有效治疗部分,后者是引起副作用的主要因素。若仅服美沙拉秦因被上消化道吸收,无足量药物到达结肠,而难生疗效。近年研制了美沙拉秦口服新剂型如潘他沙(Pentase)、 Ascol、奥沙拉嗪(Olsalazine)、Poly-美沙拉秦、Balsalazide等,由于不含磺胺吡啶,副作用降低。近年不少学者注意到局部给药能减少副作用,如应用柳氮磺吡啶或美沙拉秦肛栓或灌肠剂,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并维持时间较久,使疗效提高。尚有报告局部用药与全身治疗,有协同作用,可减少柳氮磺吡啶口服量。其治疗机制与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产生,亦可抑制氧自由基等的反应,但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肝肾损害及胰腺炎等,其发生率与用量成正相关。
②4-氨基水杨酸(4-ASA):又称PAS,系一抗结核药,以2g溶于100ml水中,每天保留灌肠1次,治疗8周有效率达83%。Ginsberg等报道4-ASA每天分次口服4g,经12周治疗,55%患者疗效良好。4-ASA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机制尚不明。
(2)常用治疗方法:
①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应属于“泄泻”、“肠?”、“休息痢”等范畴。其治疗则为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整体观念”为指导。因此,治宜攻补兼施,祛邪为主,兼顾培土扶正。以健运脾胃,利湿热为主。祛邪应清热消炎,可选用黄连、黄芩、白头翁、马齿苋、蒲公英、败酱草等;扶正健脾、利湿,可选用党参、黄芪、茯苓、山药、扁豆、苡仁、白术等。再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有报道参苓白术散合连理汤加减、白头翁合霍朴夏苓汤加减或痛泻要方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均取得较好效果。
②中药灌肠治疗:A.湿热实证者以黄芩15g、黄连10g、秦皮10g、白皮翁30g、白芍15g、白芨15g、石榴皮15g。B.脾虚夹湿证者以黄芪30g、黄连10g、黄芩10g、马齿苋30g、白芨10g、苍术50g、五倍子5g。上二方均为水煎50~100ml,待冷,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也可用锡类散、黄连素、苦参、云南白药,保留灌肠者。
亦有用中成药如结肠宁、补脾益肠丸、结肠炎丸等与西药配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