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1)病人安置:不论病人存在轻度发绀,还是伴有呼吸急促、呼吸窘迫、两肺喘鸣及?音、循环不良、心动过速、意识障碍等,均应送观察室进行监护。收治ICU指征为:体温低于32℃;昏迷;持续内环境紊乱;需气管插管或CPAIP;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症状体征急剧恶化。如本处无ICU监护条件,应考虑转院治疗。文献报道淹溺者中5%患者在数小时后可再次出现病情恶化(称为secondary drowning),淡水淹溺的发作时间约为4h,海水淹溺约为36h。因此,在初步抢救成功后4~6h,应常规巡视病人,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呼吸支持:对入院时存在呼吸急促者均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如无改善,可采用鼻塞或面罩式CPAP法及提高吸入氧浓度。CPAP开始的压力可设定在5cmH2O左右,以后可增加2~5cmH2O,直至脉搏氧饱和度满意为止。对于自主呼吸较弱或呼吸停止、呼吸费力、不能稳定维持气道开放、需气道保护预防误吸、神经系统状况严重及存在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者均应考虑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通气效果可结合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进行判定。
对支气管痉挛者可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舒喘灵)溶液雾化吸入。亦有报道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应用抗生素与呼吸复苏成功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3)纠正低血压、维持心功能:淹溺后引起休克特点为低心脏收缩力,高循环阻力和肺血管阻力;其原因为心脏存在缺血缺氧病变、体内酸中毒、中枢神经严重损伤、低体温、外伤性失血或血液分布异常以及颈椎损伤等。对于低血压者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林格液10~20ml/kg,1~2次,并以10ml/(kg?h)速度维持。观察血压和循环情况。如休克持续存在,可考虑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肺动脉导管进行压力监测,指导补液。如补充血容量数小时后血压仍较低,则应给予升血压药物(如多巴胺)维持,并可给予多巴酚丁胺5~20μg/(kg?min)静脉维持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对出现心律失常者应注意鉴别和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