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1.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70年代初期 左旋咪唑在实验动物身上发现它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后,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丶血液病和乙型肝炎等起因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丶衰退丶紊乱等疫病。该药治疗乙型肝炎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调节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乙型肝炎病原学的血清学转换、预防肝细胞癌变的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如何提高该药的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1994年,笔者研制成左旋咪唑搽剂并证实该药的皮肤吸收生物利用度在90%以上,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效果更佳,克服了口服左旋咪唑对胃肠道及肝脏首过效应引起的副作用,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这项研究特别为左旋咪唑治疗乙型肝炎开辟了新的途径。
首都儿童医院1995年4月以来采用该药治疗小儿HBsAg携带者52例,3个月后,HBeAg、抗HBc-IgM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8.77%、87.17%和60.46%,明显高于对照组。1996年陈菊梅等报道了由北京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主持6家医院,以开放性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左旋咪唑搽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治疗3-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BeAg及抗HBcIgM的阴转率,有显著差异。125例治疗者中仅有1例曾出现一过性皮疹,基本上无副作用。刘媛媛等用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6例,达到HBV-DNA阴转率41.3%,HBeAg阴转率34.6%的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张瑞祺等(1998等)用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3个月时,HBeAg、抗HBc-IgM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3.78%、33.33%和38.37%;治疗6个月时,三者的阴转率分别为44.68%、50.0%、44.64%,明显高于对照组,2例出现皮疹,无其他副作用。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丶上海瑞金医院丶第八医院丶南市区传染医院组成左旋咪唑搽剂临床协作组治疗117例慢乙肝患者,疗程为3个月。治疗后,HBV DNA和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43%和35.1%,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再次随访测查了治疗组中32例病人,发现HBV DNA和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上升到62.1%和66.7%,说明左旋咪唑搽剂有较好的长期效果。延长治疗时间还能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2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阻断母婴传播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宫内感染HBV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难于阻断HBV的宫内传播,为了探索减少新生儿产前在宫内受HBV感染,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产前给于HBV携带的孕妇主动和被动免疫联合治疗措施,探索降低母婴传播的可行性方法王清图应用左旋咪唑搽剂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乙肝临床观察发现,左旋咪唑搽剂每周2次,每次5ml涂药腿部皮肤,加乙肝疫苗每半月一次,每次肌注30ug,半年一疗程后,32例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达47和65。其中5例女性患者肝功能正常后怀孕,分别从妊娠4-6月开始治疗至分娩前,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脐血送检,并立即注射免疫蛋白200IU,结果5例产妇分别生3男2女,脐血HBVM均为阴性,完全阻断了HBV 的母婴传播。在此基础上王清图等进一步探索应用左旋咪唑搽剂与乙肝疫苗,HBIG联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87例确诊HBV 携带者中,28例不接受任何治疗预防措施者为对照组,29例为乙肝疫苗加HBIG二联(Ⅰ)组,22例为左旋咪唑搽剂加二联用药(II)组。8例为左旋咪唑搽剂+HBIGⅢ组。结果发现,对照组大三阳母亲所生新儿脐血HBsAg阳性率达47,Ⅰ组大三阳母亲所生新儿脐血,HBsAg阳性率仍高达23.5,但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II、III组为9与0,与对照组有极显著的差异,显示左旋咪唑搽剂加乙肝疫苗主动免疫与HBIG被动免疫相结合,有明显的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效果。
左旋咪唑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主要作用于T细胞,诱导早期前T细胞成熟,成为功能性T细胞,并使功能失调的T细胞恢复正常,同时增强单核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作用,激活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诱生内源性干扰素,提高免疫和抗病毒疗效;乙肝疫苗是特异性免疫刺激剂,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可打破机体免疫耐授或低下状态而提高疗效。从而为阻断母婴宫内传播探索出一条简便易行的新途径,引人注目,值得进一步研究。网址:http://www.kaihwa.com.cn
地址:福州杨桥东路118号9-710 凯华公司
电话:0591- 87506327 87535341 22700296
传真:0591-87506327
联系人: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