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室性早搏的发生率直接与检测方法和研究人群有关。普通静息心电图正常健康人群的室性早搏检出率为5%,而24小时动态监测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为50%。室性早搏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增长关系和与心血管疾病无关。在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48小时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90%[6],而在以后的一个月内下降至16%,此后一年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约6.8%。
动态监测时发现,室性早搏的发生与左心功能有关。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性下降时,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均增加[9]。对冠心病病人动态监测时发现,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5%,而当射血分数低于40%时,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升至15%。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病人在无心功能不全时,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10%,风湿性心脏病无心功能不全时发生率为7%。特发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上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7~28%,且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常见。临床观察还发现,其发生率与肺毛细血管嵌压及流出道梗阻的程度无关,而与室间隔肥厚的程度有关。
室性早搏在扩张性心肌病的病人中更为常见。几乎所有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均有室性早搏,且一半患者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繁程度随疾病的进展而增高。有些临床因素可增加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包括心功能不全、心肌局部组织的纤维化、异常的室壁张力、增高的交感神经张力和电解质紊乱。
瓣膜性心脏病而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室性早搏并不常见。最容易合并室性早搏的瓣膜病是二尖瓣脱垂,动态监测发现频繁和复杂类型的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43%~56%,机制可能包括乳头肌的异常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的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异常增高和复极的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发生常与缺损性病变或外科手术的修补有关。在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时常会出现室性早搏,法乐氏四联征矫正术后也常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发生有较大的昼夜变异,一般上午比夜间更多见,因此需记录24小时的心电图,才可真正了解室性早搏的频繁程度。室性早搏在每24小时或每小时的频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以此用来作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度分层及判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是有限的。此时需做更长时间的动态监测。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这主要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引起。有时患者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使儿茶酚胺增加,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这就产生了恶性循环。如果室性早搏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
[编辑本段]
预后
室性早搏的预后取决于早搏出现的类型、是否触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及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的人群其预后是不一样的。
室性早搏的发生率直接与检测方法和研究人群有关。普通静息心电图正常健康人群的室性早搏检出率为5%,而24小时动态监测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为50%。室性早搏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增长关系和与心血管疾病无关。在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48小时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90%[6],而在以后的一个月内下降至16%,此后一年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约6.8%。
动态监测时发现,室性早搏的发生与左心功能有关。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性下降时,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均增加[9]。对冠心病病人动态监测时发现,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5%,而当射血分数低于40%时,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升至15%。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病人在无心功能不全时,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10%,风湿性心脏病无心功能不全时发生率为7%。特发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上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7~28%,且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常见。临床观察还发现,其发生率与肺毛细血管嵌压及流出道梗阻的程度无关,而与室间隔肥厚的程度有关。
室性早搏在扩张性心肌病的病人中更为常见。几乎所有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均有室性早搏,且一半患者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繁程度随疾病的进展而增高。有些临床因素可增加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包括心功能不全、心肌局部组织的纤维化、异常的室壁张力、增高的交感神经张力和电解质紊乱。
瓣膜性心脏病而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室性早搏并不常见。最容易合并室性早搏的瓣膜病是二尖瓣脱垂,动态监测发现频繁和复杂类型的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43%~56%,机制可能包括乳头肌的异常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的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异常增高和复极的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发生常与缺损性病变或外科手术的修补有关。在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时常会出现室性早搏,法乐氏四联征矫正术后也常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发生有较大的昼夜变异,一般上午比夜间更多见,因此需记录24小时的心电图,才可真正了解室性早搏的频繁程度。室性早搏在每24小时或每小时的频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以此用来作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度分层及判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是有限的。此时需做更长时间的动态监测。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这主要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引起。有时患者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使儿茶酚胺增加,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这就产生了恶性循环。如果室性早搏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
[编辑本段]
预后
室性早搏的预后取决于早搏出现的类型、是否触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及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的人群其预后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