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详情页

如何让危险心血管病不再危险?

性别:男

年龄:19-29

参考
“如何让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再危险,只有知晓危险因素,去掉它。否则是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增武博士对此观点鲜明。

  王增武博士认为,心血管类疾病不再像以往的感染性疾病那样有明确的病因,取而代之的是有多种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可促使疾病的发生发展,去掉之后可以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王增武博士介绍心血管类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和超重、吸烟及不良膳食习惯。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和血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血压值及血胆醇的升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血压升高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另外证实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冠心病。研究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几乎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还合并一些其它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增大。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某些营养素有直接作用外,过量的热量摄入能导致超重和肥胖;摄入过多的胆固醇、饱和脂肪等可引起血脂紊乱;摄入较多的盐、较少的钾和钙、较少的蔬菜水果等可以通过影响血压等影响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据王增武介绍,除了上述因素外,年龄、血管病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高半胱氨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宫内营养不良等也被认为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把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心血管病疾病往往来势迅猛,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心血管疾病是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不良生活行为,改善目前的危险因素水平,那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停滞。

  王增武认为,如果目前的医疗仅把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心血管疾病下游与终末期的救治上,那么在未来的20~30年间,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流行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的卫生经济学专家预测,那时用于疾病晚期的介入与搭桥手术等的花费可能占用国民经济总收入的24%~30%。所以最经济也是最健康的做法,把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日常生活中应做到:

  1、降压、降血糖、调脂。一项包括37000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如果血压下降6个毫米汞柱,发生冠心病的机会就减少14%。临床表明,血压、血糖、血脂只有在正常范围内,心血管的健康才会有保障。

  2、维持正常体重。研究证明,冠心病的危险在体重中度增加和超重时即已开始增加,超重还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同时,身体脂肪分布不同,危险亦不同,无论男女,向心性肥胖的人,其心血管疾病危险都要高得多。超重和肥胖患者往往同时伴有血压、血脂和葡萄糖耐量异常,这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危险。

  3、改善膳食习惯。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减少食盐摄入量可降低正常人的高血压发生危险并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趋于平稳,还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危险均有所降低。

  4、坚持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规律的体育锻炼是维持机体和心血管系统管腔顺应性、健康体重和减重成果的基础,并可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血糖),降低发生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危险。

  5、远离烟草。吸烟的危害性已逐渐受到重视,而且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基本达成共识。研究指出吸烟者心肌梗塞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5~2倍。冠状动脉闭塞的危险性,每天吸烟20支者3倍于不吸烟者,吸烟40支者6倍于不吸烟者,大量吸烟而不从事体力活动者则9倍于不吸烟 。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刘业生 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一级甲等 铁力市桃山镇振兴社区卫生服务站

问题分析:规律的生活习惯。必要的户外锻炼。定期进行血压的测量。清淡的饮食习惯。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打鼾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何洁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打鼾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引起高血压、脑供血不足等症状。特别是打鼾会导致睡眠被闷醒,要特别注意。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进行睡眠呼吸监测。需要戴呼吸机,也可以做外科手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饮食,不要食用高脂肪的食物。患者在睡觉时候枕头的高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喉咙与气管的夹角,影响呼吸。
哪些人需要做心血管病精准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以下人需要做心血管病精准医疗,具体分析如下:90%的高血压患者都没有明确的病因,只有10%的患者才能查出病因,如果找不到病因,就会面临终生服药的问题,因此,早期高血压患者要进行基因筛查。对于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发育异常、恶性心律不齐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结构异常、蛋白通道异常。一些心肌病的病人也要做基因检查,比如夹层动脉瘤、动脉弹性变性等。
如何预防心血管病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通常来说,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习惯等预防心血管疾病。要防止心血管病,首先要戒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有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要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心血管医生,定期进行体检。第二要调整饮食习惯。通过限制食用动物食品,可以减少身体中的胆固醇。另外,也可以减少糖类、淀粉类食物的摄入,从而减少甘油三酯的产生。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原因是什么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原因包括:1、高血糖: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出现胰岛素抵抗。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对血流产生影响,斑块脱落后,患者会发生中风或心脑血管疾病。3、高血压: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与这些代谢性疾病相辅相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4、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异常。
心血管病变有哪些症状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心血管病变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不同的症状,具体如下:1、在心血管的病变的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在运动过后会可能会出现单纯的胸闷、气短等症状。2、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血管病变程度的较重,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常见的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都会出现。3、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冠状动脉的缺血、狭窄、痉挛等,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当患者出现的胸骨后出现压榨性、绞索样的疼痛及左侧肩膀部、左侧后背部疼痛的胸痛症状,甚至左侧的面部、口周、指尖都有疼痛感,说明心血管病变非常严重,建议及时去往医院进行治疗。
心血管病吃什么好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心血管病吃高钾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比较好,因为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E,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钙、铁、镁、锌、硒等,能够补充体内的营养所需,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减少高盐、高钠食物的摄入,以防加重心脏的负担。平时要注意多休息。
心血管病的前兆是什么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不同的心血管病,其前兆也有差异。心血管疾病有很多种,临床上最常用的有冠心病、心律不齐、感染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等。冠心病多为进展性运动耐力降低、心前区突然痛(主要症状有左前臂、胸口、背部、腹部、腹部、牙齿痛、喉咙痛等)、胸闷、呼吸困难、突然出现昏迷、昏迷等症状;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心悸、恶心、心慌、心慌、胸闷等症状;感染型心脏疾病是指心前区不适、发热、心律失常、心绞痛、胸闷等疾病的早期感染病史会在数日到数月后突然出现或逐步出现。高血压的先兆是突然出现的撕裂状的疼痛。如身体出现无法承受的情况,应及时到有治疗心脏问题的专业医疗机构或120急救。
心血管病人吃什么好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心血管病人吃以下食物好。具体分析如下:心血管患者多半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疾病。病人要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肉类、西红柿、蛋类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需要少吃红肉以及动物内脏等体脂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应当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可促进休息,患者需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心血管病什么症状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心血管病有以下症状。具体分析如下:心血管病常会有紫绀、心脏跳动加速、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心脏搏动有力、呼吸困难、运动性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首先要到医院及时通过检查明确诊断,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当生活规律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特别需要忌烟戒酒。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概念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心血管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以外。还有高血脂,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共同危险因素。而平时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所以平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