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
详情页
怎样调整胰岛素用量
性别:男
年龄:41-50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用甘舒霖30R,早22单位,晚15单位,空腹餐后血糖均正常,但上午10点左右容易低血糖,请问怎样调整要量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范增军
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一级甲等
河北邢台贺营医院
问题分析:
这个情况必须加大胰岛素的剂量。所以必须进一步的检查看。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甘精胰岛素的正常用量是多少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如果属于正常体重人群,打甘精胰岛素的起始用量为10单位,同时仍要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注意监测血糖。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还要加强饮食控制,多运动。一开始可以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甘舒霖胰岛素用法用量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药物的用量与个体糖尿病的分型、体重、体内胰岛功能和抵抗等因素相关,因此每个个体的剂量是不一样的,国外也有一些对使用基础的剂量,比如2型糖尿病如果糖化在8.5以下,可以按0.1-0.2单位/公斤计算;对于8.5以上的可以按0.2-0.3单位/公斤计算。
来得时胰岛素用法用量是什么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来得时又叫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用于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属于胰岛素类似物,是长效胰岛素制剂,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皮下注射。起始剂量先小剂量应用,具体用量还要根据体重,监测血糖情况,如果仍然偏高,需要逐渐加量,避免出现反复低血糖情况,也可以配合其它降糖药物共同治疗。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用法和用量是什么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是一种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成分主要包括30%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百分之七十中效胰岛素。所以它既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又可以维持基础血糖水平。一般起始用量为晚餐前6个单位皮下注射,如果血糖控制差,早餐前可以再加6个单位,然后根据三餐前以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来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最多可以打3次,即三餐前注射,均能使血糖达到稳态。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如何调整胰岛素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妊娠前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妊娠早期因早孕反应进食量减少,需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必要时减少胰岛素用量。随妊娠进展,抗胰岛素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妊娠中晚期胰岛素需要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妊娠32到36周胰岛素用量达到最高峰,妊娠36周后胰岛素用量稍下降,特别在夜间。
失眠了怎样调整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调整失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以下几种:1、每天坚持运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太极、瑜伽、散步等。2、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治疗,效果很好,可以缓解患者的疲劳,调节睡眠状态,比如按摩、针灸。3、饮食要清淡规律,低盐低脂,可以多吃桂圆、酸枣仁、莲子、百合等食物。4、可以吃一些安眠药,比如安神补脑液。严重者可服用安定类药物。
胰岛素剂量该如何调整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胰岛素剂量应该先调整饮食以及体力活动,待血糖稳定后再考虑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指标,能反映前一次胰岛素剂量适合与否,通常可以按每个加号加减两个单位胰岛素来调整,一般一天加减不超过八个单位,一型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接近理想时,病人对胰岛素较为敏感,调整剂量时应该更加谨慎。每次调整以后一般观察三到五日,血糖以及尿糖稳定以后再做下一次的调整。
胰岛素降血糖用量应该是多少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胰岛素降血糖用量需要根据胰岛素的剂型和具体的血糖水平来调节的,避免用量过多引起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昏迷的情况。避免吃糖分大的食物,少吃主食,多吃新鲜的蔬菜,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等。
胰岛素每天最大用量是多少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胰岛素每天最大用量是看病人的血糖情况来调整的,有的一天能达到100多单位。有的只需要十几个单位,这是因人而异的。胰岛素是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的药物。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对于胰岛素过敏的人禁用的。在应用胰岛素期间要按时吃饭。防止注射胰岛素没有按时吃饭,引起低血糖反应。要定期监测血糖。平时应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胰岛素用法与用量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胰岛素适用于糖尿病药物,多用于皮下注射。在使用胰岛素时,患者应根据尿糖的多少来确定剂量。通常情况下24小时尿里每4克需要注射一单位。对于中度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每日需要注射到20单位。对于重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和葡萄糖联合应用静脉注射,用量会更大一些,可以注射到50~100单位之间。在用胰岛素调理治疗疾病时,应严格掌握剂量,防止过量引起低血糖出现休克的症状。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