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详情页

我近一段时间有心动过速,心悸乏力,胸闷的证状,做心...

性别:女

年龄:52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我近一段时间有心动过速,心悸乏力,胸闷的证状,做心电图说是心脏供血不足,是劳累和情绪不好引起的,请问医生吃白芷养心丸可以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杨庆玺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山东省泰山疗养院

问题分析:你好,这个问题我认为心里紧张吧,及时的保持心情舒畅,养心丸可以试试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心悸胸闷是什么症状
刘巍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积水潭医院三级甲等
心悸胸闷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常见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等,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对于老年人群来讲,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考虑为心力衰竭或是心绞痛引发的心悸胸闷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确定病因后再对症治疗。治疗方面,对于这些类心血管疾病,若症状较轻,可采用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如通心络胶囊,该药能够降脂抗炎抗凝,保护血管内皮,还可以稳定逆转斑块,解除血管痉挛的问题,改善心悸胸闷的症状。
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失眠一般由什么引起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失眠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在诊断中可以考虑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病理因素引起的,比如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主要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严重时会影响睡眠。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或血管造影等临床检查,明确诊断,解决问题,这样症状才会有所改善。第二个方面是躯体化症状。简单来说就是神经官能症,就是通过一些临床辅助检查,查不出具体是什么病理因素导致的症状。治疗方面,症状要改善,比如安眠药帮助改善睡眠。睡眠改善后,还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
胸闷气短心悸失眠怎么回事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如果一个人心慌、胸闷、气短还有失眠,要考虑有没有焦虑状态,或者是焦虑障碍。因为失眠和焦虑往往容易共病,心慌、胸闷、气短,可能是交感神经亢奋的表现,有些人还会有身上忽冷忽热、出汗、手抖、肌肉紧张的表现。焦虑最根本的表现是心理的情绪紧张,是说不清缘由的担心、害怕、提心吊胆,莫名其妙的紧张,有些人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但又不知道有什么事要发生,老是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这种情况往往合并失眠,失眠和心慌、胸闷、气短一样,这是焦虑症的表现,这种情况应该抗焦虑治疗。
舌苔厚白胸闷气短乏力怎么回事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舌苔厚白胸闷气短乏力主要是因为脾胃湿热,气血不足引起的。平时要经常锻炼身体,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维持机体平衡。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心脏的疾病和肺部疾病引起的,也可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什么是房性心动过速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房性心动过速是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属于室上性的心动过速的一种。按其发生机制可以分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折返机制形成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四肢乏力是怎么回事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中医诊断考虑为心脾两虚引起的神经衰弱。中医认为心主藏神,脾虚,脾主运化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神失藏。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还会产生心悸、面色发白、精神不振、乏力、没有食欲等情况。可选用养心健脾,补气养血类药物进行调理。
头晕心悸心慌乏力体虚说明什么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头晕、心悸、心慌、乏力这些症状中医角度属于中医心脾两虚、气虚、阴虚、心血亏虚这几种范畴,本质上说是一种虚证的表现。首先乏力是气虚,心慌是心气不足,伴随着出汗,年龄和体质不一样,用辨证体质来说可以对身体加以补益,煲汤喝,可以用黄芪、党参、太子参、麦冬、枣仁补气、固护心阴、养心神。
头晕心悸心慌乏力体虚怎么回事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头晕心悸心慌乏力体虚有可能是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时,可能会出现脑部缺血、缺氧。小脑、脑干缺血、缺氧时,可以出现头晕、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大脑缺氧时,可能会出现眼前发黑,也可能会出现肢体感觉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
心悸头晕胸闷怎么回事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心悸头晕胸闷可能是心脏疾病造成心脏的供血不足,可以出现心悸,心前区的难受,继之出现头晕,又造成了脑供血不足。要查心电图、心脏彩超或者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监测,了解有没有阵发性的房颤以及阵发性的室性或室上性的心动过速等,可以诱发头晕这种心源性的疾病。
心脏有心动过速胸闷偶有早搏怎么回事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心动过速胸闷偶有早搏如果轻微可能是心律不齐,如果严重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等。平时要注意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营养全面,每天要有适当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不要久坐不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使用手机电脑,晚上不要熬夜,避免焦虑紧张,避免浓茶咖啡,要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