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综合
>
详情页
婴幼儿,体重6千克,重度低渗性脱水第一天补液量如何计算
性别:女
年龄:1
婴幼儿,体重6千克,重度低渗性脱水第一天补液量如何计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志新
主任医师
儿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
你好,中毒脱水一日总计补水量约900ml-1080ml,选择1/2张含钠液体,见尿补钾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如何根据b超数据计算胎儿体重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b超可以监控到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检测到孩子的双顶径、股骨长、肱骨长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出孩子的大概重量。公式为:新生儿的重量(克)=出生时的双顶直径(cm)×900-5200,如果孩子的双顶直径为8cm,则胎儿的重量为2000g,即4公斤,不过与胎儿的实际重量相差10-15%。怀孕期间要定期进行产检查。
如何计算胎儿体重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胎儿体重计算公式:900x双顶径-5200=体重。估算胎儿体重是根据胎儿的生长指标,包括股骨长,肱骨长、头围、双顶径、腹围进行的。这五个指标分别评价了胎儿的下肢、上肢、胎头、腹部的情况。尤其是腹围,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注意不宜婴幼儿食用的食物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一般生硬、带壳、粗糙、油腻、刺激性的食物都不适合儿童食用,有些食物要经过加工后才能吃。酒、咖啡、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品,也尽量不要让小孩吃。鱼、虾蟹、排骨肉要仔细检查,看有没有刺,有没有骨渣;豆类不能直接喂小孩吃,如花生、蚕豆、杏仁、桃仁等,都要研磨成浆,然后喂给小孩吃。不宜食用芥菜、金针菜等含有粗纤维的蔬菜,因为2岁的儿童乳牙还没有张齐,咀嚼能力较弱。洋葱、萝卜、豆类等易产气食物也要少食用。
婴幼儿拉肚子脱水症状是什么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婴儿腹泻时,极易发生脱水,脱水主要临床表现一是精神不佳、精神不振,或昏昏沉沉,并可出现皮肤粘膜干裂、前囟下陷、眼窝下陷等症状,哭的时候欲哭无泪,还有尿量的减少,这些症状。家长都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否则很容易导致脱水加重,甚至可能造成患儿死亡。若脱水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输液治疗,若较轻便,可采取口服补液盐。
婴幼儿身高体重标准计算方法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婴幼儿身高体重标准计算方法为新生儿男婴的平均出生体重大约为3.3公斤,足月新生儿女婴儿的平均出生体重大约为3.2公斤,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可增加1~1.5公斤。出生后第一年增长的速度快,大约可以增长25厘米。
宝宝体重的计算标准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体重是评价儿童生长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体重在出生后的前3个月增长最快,为每月增长600-1000克,3-6个月每月平均增加600-800克。一岁以内是体重增加的最快时期,体重有简单的公式进行估算:6个月以下婴儿的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点77,7-12个月龄婴儿体重=6+月龄×0点25,一岁时体重=出生体重×3,两岁时的体重=出生体重×4,两岁到青春前期体重=年龄×2+7,对于男性是加上8。
心衰患者的补液量不能超过多少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衰患者的补液量不能超过多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由于心脏衰竭的表现,需要补充的水量也会有差异,如果是心脏功能II-III的病人,每天补充的水量在1000-1500mL之间比较好,但是要保证补液的速率,要均匀的注入,不要过快,否则会引起心脏衰竭。如果是重度的心脏衰竭,那么心脏IV级别的病人,每天的补充水量要在600-800mL之间。若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心力衰竭,则应进一步降低补充液体的数量。
休克患者术中补液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休克补液首先,要看具体发病原因,补液的基本原则就是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加钾适时补碱。主要治疗目标就是要,改善氧的利用,改善微循环的障碍,所以需要及时的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补液的量要根据不是液体的量,进行计算。
医生如何评估胎儿体重公式计算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最常使用的简单公式就是用90乘以胎儿的双顶径,然后减去5200就是胎儿的体重。比如胎儿双顶径在90毫米,通过公式计算的胎儿体重,就是2900克。但通过公式计算的胎儿体重与实际胎儿体重,还是会由上下500克的差异。
婴幼儿拉肚子脱水症状是什么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孩子拉肚子脱水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胃炎引起的。当孩子脱水过多的时候,会面色憔悴无力,且不精神、哭闹。孩子脱水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多喝水,以免脱水过量,危及孩子的身体及生命。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