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概述】布氏杆菌病又称被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病菌为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按生化和血清学反应分为马尔他布鲁菌(羊型)、流产布鲁菌(牛型)、猪布鲁菌(猪型),另外还有森林鼠型、绵羊附睾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为羊、牛和猪型。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强,次为猪型,牛型最弱。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猪,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羊盖体内。接触受染,也可通过消化、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或慢性化。【诊断】
流行病学发病以春夏为多,牧区发病率高。了解所到地区、职业、接触范围等情况有助诊断。
【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饮食,保证热量。必要时给与解热镇痛剂及镇静剂。2.病原治疗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急性期及慢性复发的病人。常用药物如下。⑴链霉素与四环素联合:链霉素1g/日,分2次肌注;四环素2g/日,分4次口服,疗程3周。⑵复方新诺明与链霉素联合:前者每次2片,3次/日;后者剂量同上。疗程3周。3.慢性期的治疗宜病原治疗与特异性脱敏疗法相结合。病原治疗同上。特异性脱敏疗法有:⑴菌苗治疗:首次剂量为25万菌体/日,以后逐渐增加剂量,疗程结束时,菌苗可达1.5亿菌体/日,10~15日为1疗程。⑵水解素及溶菌素治疗:首次剂量两者为1%1ml/日,逐步增至2ml/日,疗程10~15天。也可用于急性期病人。菌苗、水解素及溶菌素注后可出现反应,主要为寒战、发热、出汗、头痛、全身不适,个别重者还影响呼吸、血压。4.其它皮质激素对于重症者、睾丸肿痛、关节肌肉神经剧痛者及有心脑并发症者,均应采用。慢性期还可用物理疗法,如热疗、透热、水浴等。
【临床表现】
1、急性期①起病缓慢。突出表现为寒战、发热、多汗。发热平均为2~3周,数日至2周后再次发势,呈波浪起伏。热型多为弛张热,也可呈不规则热。常因大汗浸湿衣被,且与热退相伴,为本病另一突出特征。②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呈游走性,少数伴关节红肿,或肌肉疼痛。③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及腋下。④其它。男性可有睾丸炎或附睾炎,女性可患卵巢炎,孕妇可流产。腰骶神经病变,造成坐骨神经痛也较多见。2、慢性期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病史。常见症状有疲乏、出汗、头痛、低热、抑郁、烦躁、肌肉及关节酸痛。
【辅助检查】
⑴血像: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⑵细菌学检查:血、骨髓、尿均可作培养,早期血、骨髓培养阳性可达70%~80%。⑶血清学检查:①血清凝集试验。病程2周以上可阳性,效价在1∶100以上,两次测定效价成倍上升,有助诊断。②补体结合试验。效价在1∶10以上为阳性。③抗人球蛋白试验。效价>1∶80为阳性。④皮内试验。将布氏杆菌素0.1ml注入前臂皮内,24~48小时局部肿块超过2.5×2.5cm以上为阳性。⑤荧光抗体测定也可应用。
【预防】
1.管理传染源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流产胎盖应加生石灰深埋。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2.切断传播途径疫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保护水源。3.保护易感人畜凡有可能感染本病的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多采用M-104冻活菌苗,划痕接种,免疫期1年。另外凡从事牲畜业的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牧区牲畜也应预防接种。
【特色门诊推荐】
布氏杆菌病又称被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病菌为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按生化和血清学反应分为马尔他布鲁菌(羊型)、流产布鲁菌(牛型)、猪布鲁菌(猪型),另外还有森林鼠型、绵羊附睾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为羊、牛和猪型。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强,次为猪型,牛型最弱。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猪,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羊盖体内。接触受染,也可通过消化、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或慢性化。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感到满意的话,请及时点击为“采纳为答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