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 详情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性别:男

年龄:18岁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李佩 医生会员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问题分析: 单从血常规看单核细胞增多意义不大,要排除是否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需要配合血涂片检查,看是否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明显增多的话,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另外需要配合查咽拭子试验
结合你的肝功能异常,考虑两者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是独立病种,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引起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建议进一步配合肝胆脾B超,以及血涂片查异型淋巴细胞,和咽拭子试验。待确诊后进一步治疗。

吕日旭 医师 皮肤科 极速问诊
一级甲等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大庆路企业街卫生服务站皮肤科

问题分析:本病的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2~4周。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延可达数年之久。

张朝文 医师 皮肤科 极速问诊
一级甲等 广宗县妇幼保健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应该是遗传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吧,跟遗传有及怀孕期间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治疗起来是比较麻烦的。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怎么办
蒋卫民主任医师
传染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三级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可以治疗好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疾病,可以住院治疗,需要对症、抗病毒治疗,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但是需要恢复一段时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EB病毒在口腔内传播,会先感染咽扁桃体内的B淋巴细胞、口腔上皮细胞,从而使B淋巴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增殖,从而造成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咽炎、扁桃体炎、咽炎、局部淋巴结肿大等。这种病毒也能在腮腺和其它唾液腺上皮细胞中增殖,它能长时间或间断地排出唾液,再进入血液,经病毒感染或B淋巴细胞扩散,最终扩散至全身。B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T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转变成具有一定的毒性T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通常是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感染EB病毒可能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般潜伏期比较短,患者多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该症状多见于儿童,。通常有超过90%的儿童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此外,5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睑水肿的表现。在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后,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平时注意休息。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出皮疹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是会出现皮疹的。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症状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扁桃体肿大,皮疹等。本病的治疗为对症性治疗,疾病大多能自愈,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肝脾肿大伴有咳嗽和发热,病毒阳性考虑是病毒感染导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引起肝损伤吗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引起肝损伤,出现了疼痛或者是皮肤发黄发热应该是由于肝功能损伤引起的。主要是由EB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应及时去进行检查,可以化验血,检查肝功能,使用一些保肝类的药物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疹多久会消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疹2~3周会消失。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飞沫与唾液经呼吸道传播,其次经密切接触传播,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什么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其特征。本病的流行季节和发病特点,当属热性病中的“瘟病”或“瘟毒”、“痰毒”等范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严重吗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由EB病毒原发感染所致的急性疾病。该病的典型临床三联征,以持续发热为主,咽峡炎以及淋巴结肿大。该病可合并肝脾肿大,出现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病程呈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该怎么治疗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一般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有脾脏肿大的患者2到3周内应避免与腹部接触的运动,以免脾破裂。抗菌药物对本病无效,仅在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可以服用抗病毒药物,但其疗效尚存争议。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早期给药效果更好。重症患者缩短疗程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症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该怎样治疗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脾脏显著肿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抗生素无效,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