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详情页

脑性瘫痪都有什么症状

性别:男

脑性瘫痪都有什么症状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主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  临床表现以运动障碍为主,常伴有智能低下和癫痫发作。痉挛性脑性瘫痪最为常见,约占70%。病变在运动区或锥体束,常表现为单瘫、偏瘫或截瘫;病变侵犯锥体外系,表现为不自主、不规则无目的的动作,睡眠时消失。脑性瘫痪的各种类型如下:   1、痉挛型 (spasticity)   在脑性瘫痪的各种类型中发病率最高,大约占全部病人的60%~70%,有时和其它类型同时存在。病变波及椎体束系统。病变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一侧半球的椎体束受损表现为偏瘫,皮层某部位局限性病灶出现单瘫或截瘫;两侧半球病变则表现为四肢瘫。一般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者易患本型。痉挛型脑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常表现为“折刀”或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肌、内收肌张力增高。四肢瘫者上肢关节均呈屈曲性痉挛,肩关节内收内旋,肘、腕、指关节屈曲,腕、臂内旋,手指屈曲成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两上肢动作笨拙、僵硬、不协调。两下肢僵直、内收呈交叉状,髋关节内旋,踝关节跖屈。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时呈尖足、剪刀样步态。有些患儿伴腰肌痉挛而呈角弓反张的过度伸展状态。痉挛状态常在患儿用力、运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由于关节挛缩,自主运动十分困难。严重者,出现肌腱挛缩,关节畸形,腱反射亢进。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又分以下几种:   (1)双侧瘫:躯干部正常,四肢受累,躯干部正常双下肢较双上肢受累更严重。病因多为早产儿。两下肢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易出现膝反张,足内翻,在抗重力肌力弱时,足位可形成外翻、扁平足。左右侧病变程度常不相同。如果腿的内收内旋较重时,经常出现髋关节半脱臼或脱臼。股骨颈向外方移动。智力会比较好,常有内斜视。   (2)四肢瘫 :双侧上下肢的受累程度相仿。几乎都是混合型,普通痉挛型四肢瘫指重症双瘫程度病例而言,所以其基本症状和痉挛型双瘫一样。   (3)双重偏瘫:四肢受累,但上肢较下肢重。   (4)偏瘫;指同一侧上下肢受累,但上肢较下肢严重。   (5)截瘫:仅为双下肢受累。   (6)单瘫(7)三肢瘫(见图林庆100)   2、手足徐动型(athetosis)   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占脑性瘫痪的20%。有新生儿窒息、核黄疸病史者大多为此型。患儿在安静时常出现缓慢的、蠕动样、无规律、不能控制的、无目的、不协调的动作,通常累及全身。头控能力差,面部常有怪异表情(如皱眉、眨眼),有时反复出现舌尖节律性的伸出与缩回动作。躯干和上肢的不自主运动较为突出。也就是上肢比下肢损害重,不少患儿只能用脚来写。由于颜面部肌肉、舌肌及发音器官肌肉运动受累,说话时口吃不清,发音、速度、节奏均调节不好。咀嚼吞咽动作受影响,常表现有流涎。   手足徐动型在婴儿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或肌张力不稳定。似舞蹈样动作。入睡后,异常动作消失。智力障碍常不严重,能理解周围人的语言,但语言表达困难,也有智商较高者,性格外向、不拘小节,容易发怒,有使人猜想不到的倾向。单纯手足徐动型少见,单纯的手足徐动腱反射不亢进,不表现巴氏征阳性。肌张力呈齿轮状增高。目前,黄疸的换血疗法,蓝光照射等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手足徐动型患病率在减少。   3、 强直型 (rigidiy)   此型很少见,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 活动减少.系由椎体外系受损所致.四肢被动运动时,主动肌与被动肌有持续的阻力,强度随时变化,成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腱反射不亢进,表现为正常或减弱. 常伴有智力低下以及语言障碍、癫痫、斜颈、流涎等。不少患者需整形矫正。   4、共济失调型(ataxia)   是由于小脑、脑干损伤、以平衡功能总障碍为主征的病型。此型也少见。主要表现为稳定性、协调性差,步态蹒跚、辩距不良,平衡能力差。走路时两足间距离增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振颤,肌张力低下。轻中度患儿常伴有智力障碍,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以徐缓为特征。眼球振颤极为常见,可伴有先天性白内障,以及触觉、知觉异常,肌张力低,不能完成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腱试验。   5、震颤型(tremor)   表现为四肢静止性振颤。也就是身体的某部分,在一个平面内呈不随意的、节律性的摇动而言。多由椎体外系及小脑损伤引起,多有眼球振颤,单纯极为罕见,在手足徐动偶有存在。   6、肌张力低下(atonia)   此型比较少见。多为其他型脑性瘫痪的早期表现和暂时阶段。2~3 岁后大多转变为其他类型,如手足徐动型、痉挛型等。   临床主要表现抗阻力伸展能力,肌张力显著降低而呈软瘫状。肌肉松软无力,自主动作极少。仰卧时,四肢均外展外旋,仍呈仰翻的青蛙。上肢“W”形,俯卧位时头不能主动转向一侧,易致口鼻堵塞而窒息。坐位呈折叠样姿势。   7、混合型(mixed)   在脑性瘫痪患儿身上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实际上是以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症状混合,或者三种不同的特征症状混合导致的脑性瘫痪,临床以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混合多见。   8、无法分类型   临床上不符合以上各型脑性瘫痪的特点,无法归到以上的类型中,但是这一类的脑性瘫痪在临床上并不罕见。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儿童脑性瘫痪怎么治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脑性瘫痪综合征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一般这个脑瘫,可以考虑采用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
脑性瘫痪吃什么好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脑瘫常用的药物有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等。脑瘫是一个综合征,可以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病理改变与病因有关。各种先天性原因所致的脑发育障碍,常有不同程度的大脑皮质萎缩和脑室扩大,可有神经细胞减少和胶质细胞增生。
脑性瘫痪治疗方法是什么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脑性瘫痪的治疗遵循的是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方法多种,目前采用的是医教结合的治疗方法。脑性瘫痪是大脑发育性疾病,是因为大脑损伤而导致了发育性疾病,采用水针位点注射从根本上解决大脑发育障碍性问题,选用大脑皮层的反射区以及特定的穴位,辅以营养神经药物的刺激,以达到修复大脑的作用。
如何治疗脑性瘫痪综合征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脑性瘫痪综合征是神经病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中大部分是由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和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如果诊断后需要去医院神经科进行规范化治疗,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滋养脑细胞。平时注意加强护理,合理饮食。加强功能康复锻炼。平时要注意多多休息。
什么是小儿脑性瘫痪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宝宝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没有成熟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小儿脑性瘫痪又称为小儿大脑性瘫痪,可能是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患儿容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视觉功能障碍、听觉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如果小儿存在这类问题,建议家长及时带小儿就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病情。
小儿脑性瘫痪有什么临床表现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小儿脑性瘫痪可能有肢体僵硬、头颈部松软、发育迟缓、其他异常行为等临床表现。1.小儿身体可能会突然变得僵直:在一些姿势下,比如躺着的姿势,要为小儿穿衣,要抱住他都会觉得非常的艰难。2.头部和颈部柔软:一般头部无法抬头,小儿几乎不能移动。3.发育迟缓:学习抬头、坐和使用双手要比其他小儿晚,也许使用的部位要多,有的小儿经常单手而不用双手。4.其他异常行为:容易哭,容易生气,睡眠质量差,甚至很沉默。
大脑性瘫痪能治好吗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宝宝患了脑瘫确实是很棘手的问题,药物可以改善脑代谢脑功能,从而通过改善脑功能而改善宝宝的神经发育学表现,所以,适当用点促进神经发育的药物,有可能改观症状的。脑瘫都是先天性的,是在母体内就出现问题的。大脑性瘫痪能治好。
大脑性瘫痪怎么护理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大脑性瘫痪术后伤口有负压引流者,要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c如发现伤口引流液颜色变淡,大脑性瘫痪的护理是为手术做准,.通过术前的锻炼,协助医生了解患儿的活动功能,使患儿及家长对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有心理准备。
脑性瘫痪的康复方案是什么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脑性瘫痪是大脑受到损伤而出现的肢体瘫痪或者是智力方面的问题。需要积极的应用药物进行治疗,通常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可以选择针灸理疗或者是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脑性瘫痪治疗方法是什么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脑瘫的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只要是幼儿的小儿脑瘫,就可以积极地进行高压氧恢复和针灸康复和物理康复,如果是成人脑瘫,应该根据病因进行康复治疗,例如是否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