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详情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如何控

性别:女

年龄:6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如何控制?
突发疾病,没有任何预兆,主血管已经堵死,血液无法畅通,正在用药扩展周围的其它血管。
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并且血糖有一点高。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朱福印 医师 外科 极速问诊
一级甲等 威县章台中心卫生院

问题分析:心肌梗塞的急性期 ,即发病后的 3— 4周 ,由于心肌梗塞区缺血 ,必须按医生要求严格卧床休息。进入恢复期 ,标志着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如仍长时间卧床休息则不利于康复。适当的活动 ,有利于梗塞的冠状动脉建立侧枝循环来代偿血液的供应。也有利于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所谓动静结合 ,动是要有适当的体力活动 ,静是有必要的休息。

王林献 医师 妇产科 极速问诊
一级丙等 章台镇北胡帐村卫生室

问题分析:你好,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粥样斑块破裂,导致血管完全堵死,从而引起心肌坏死。治疗上有溶栓治疗,即用药物把堵死的血管通开。另一种就是介入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行正规治疗,完全治愈是相对而言的。

李莉 医师 妇产科 极速问诊
个人诊所

问题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一旦拟诊或确诊即应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绝对卧床休息,严重者就地抢救,一般情况稳定后立即将病人转送医院住院治疗。未到达医院前主要是预防和治疗严重心律失常,若有明显心动过缓如心率低于50次/分,可注射阿托品。为了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给与利多卡因肌肉注射。住院后的治疗原则是:有溶栓适应症者应力争早期溶栓或并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防止或限制心肌梗死的组织学变化;缩小梗死面积;防止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 ,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正确治疗 ,大多数都能平稳地度过危险期 ,进入恢复期。医学统计资料表明 ,此期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心肌梗塞的再发。因此 ,必须加强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的自我保健 ,消除生活中诱发心肌梗塞的因素。

控制情绪 :临床资料表明 ,心肌梗塞病人再发的诱因中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者占 43. 8%。因为 ,情绪起伏波动,能增加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导致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心肌耗氧量加大 ,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同时伴有人体内儿茶酚胺升高 ,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而易凝集成血栓 ,这两种变化 ,均极易导致心肌缺血而发生心肌梗塞。所以不论碰到什么事情 ,病人都要保持心理平衡。

节制饮食 :人体在吃得过饱时 ,由于胃部膨胀易发生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收缩而诱发心绞痛。另外 ,过饱进餐后 ,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增高 ,血液粘稠度增加 ,易诱发冠状动脉阻塞等病理变化。故心肌梗塞再发的诱因中 ,进食过饱占 13.8%。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的节制饮食 ,是为了从饮食上消除心肌梗塞诱发因素。吃饭不宜过饱 ,进食应定时定量 ;食物品种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动静结合 :心肌梗塞的急性期 ,即发病后的 3— 4周 ,由于心肌梗塞区缺血 ,必须按医生要求严格卧床休息。进入恢复期 ,标志着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如仍长时间卧床休息则不利于康复。适当的活动 ,有利于梗塞的冠状动脉建立侧枝循环来代偿血液的供应。也有利于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所谓动静结合 ,动是要有适当的体力活动 ,静是有必要的休息。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禁用什么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时间为24h。这是一段高风险的时期。死亡率和心脏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很高。在此期间禁止服用地高辛、静脉西地兰等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可以用来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是因为,这类药物会增加心脏的氧气消耗,增加心脏破裂、心脏猝死的危险。因此,在24小时以内是不能使用的。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应以强化监测为主,病人应卧床休息,止痛,并进行血管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有静脉溶栓、冠状动脉溶栓和冠状动脉的急救措施。同时还要进行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类的药物和β受体阻断剂可以用于临床。在此期间,最主要的是对心肌进行再灌注处理,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区域,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都有什么禁忌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急性心肌梗塞是严重的疾病,需争分夺秒的抢救,如果已经脱离危险了,治疗的需加强护理,要安静、少量多餐,少吃脂肪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等。身体恢复时间长短,看各人的病情及是否有并发症等。
急性心肌梗死分期是什么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分期是根据病理分的期。具体情况分析如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第一期是缺血期,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5分钟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第二期是心肌细胞失活期,是冠状动脉闭塞30分钟后至15小时的稳定期,此期心律失常比较少见。急性心肌梗死三期是修复期,是心肌梗死发生后5~7天,患者的心肌开始修复。
急性心肌梗死该如何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来讲,心肌梗死须经全方位系统治疗以保护与维护心脏功能。首先要用双联抗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以阻止梗死面积增大和心肌缺血范围减小。住院后需心电监护并对严重心律失常及时治疗。然后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打通血管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心梗患者救治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小时内禁用什么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高。目前对此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心梗发生后24小时内不能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去乙酰毛花苷类强心药物,否则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及心肌耗氧过强,加重心肌梗死程度,影响心脏供氧和防止心脏破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也不能使用扩张血管药物,使用血管扩张药时可降低血压,而导致休克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护理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很重要,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1、急性期患者要接受医务人员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会很不舒服,主要有胸闷、胸痛、气短、憋闷等症状。患者会很紧张,而治疗的重点是让患者安静下来。由于患者越是焦急,心肌耗氧量就会增加,心肌梗塞的复原就会变得困难,因此,安抚是非常必要的。2、如果患者的情绪过于紧张,可以使用镇静剂。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低血氧时,应给予患者输氧;同时要让患者的家人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病人出现便秘或者其他肠胃问题,会导致心肌梗死的病情恶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何时能恢复运动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手术1~3日内能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3-4日后能下床锻炼,从床边做起,逐步加大锻炼强度,视病人的体能状况而定。对于伴有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在5-10日内下床,同时要有家人陪伴;介入治疗1个多月内,不能使用任何器械;股动脉介入治疗时,不能长时间蹲守,要控制好自己的肢体活动范围,如果有针刺处有痛感或者包块,要及时检查术口有没有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的特点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胸痛的主要特点如下:在心前区的疼痛或憋闷感,会在胸骨后方向左下方进行蔓延,直至到左侧肋骨和上腹部;向上方向可以蔓延到左侧的肩膀、后背、口腔、面部、头部和左上肢,这些部位都会有拉伸样、压榨性和绞窄性、挤压感的疼痛。疼痛时间通常在三十分钟及以上,持续较长,且患者经过休息或硝酸甘油口服后,并不会得到有效的改善。患者在出现心肌梗死后,心率、血压、脉搏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出现心动过速、心悸、胸闷、气短,伴随胸痛的症状,症状严重时,患者的憋闷感、濒死感会很明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饮食安排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饮食安排如下:1、病情稳定患者:在保守治疗或介入手术治疗,病情逐渐稳定的患者,要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注意饮食均衡,不要暴饮暴食;2、其他:正在接受治疗且胸痛症状未缓解或等待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该禁食。建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谨遵医嘱,按时服药,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