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女
年龄:9
问题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耳鸣耳痛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耳积液为浆液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 .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耳胀”、“耳闭”等范畴。其病是因外感风热或风寒及肝胆湿热,致耳窍经络阻塞,气血滞留而发病;或因肾虚、湿痰阻肺、脾虚湿困及气血瘀滞所致。一、可选用的西药 1.局部治疗: (1)2%酚甘油:滴耳,每日3次。 (2)1%麻黄素:滴鼻,每日3次。 (3)1%麻黄素十0.5%可的松:喷雾鼻咽部,每日3—4次。 2.全身治疗: (1)抗生素:急性期使用,以预防或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及磺胺类药物。 (2)阿托品:每次0.3mg,每日口服3次,连用4日。有助于松弛咽鼓管张肌和减少分泌物渗出。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酌情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作短期治疗。
问题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耳鸣耳痛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耳积液为浆液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 .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耳胀”、“耳闭”等范畴。其病是因外感风热或风寒及肝胆湿热,致耳窍经络阻塞,气血滞留而发病;或因肾虚、湿痰阻肺、脾虚湿困及气血瘀滞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