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您好:在慢性肝炎时,“小三阳”(病毒复制指标HBeAg阴性,抗-HBe阳性)一般表示病毒复制下降,传染性降低,病情减轻或稳定。但并非所有病人均如此,原因有二:
1、 部分“小三阳”患者的血循环中仍有较多乙肝病毒颗粒存在,病毒仍在活跃复制,其肝损伤还相当严重。这是由于这部分病人体内的乙肝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使HBeAg表达缺失,化验HBeAg为阴性。因此在慢性乙肝中“小三阳”不能作为病毒复制下降的绝对指标。“小三阳”时肝病有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事实上,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肝功能不正常,就必须治疗。
2、 随着病人年龄的增加,病毒有从“大三阳”向“小三阳”自然转变的趋势。年轻人多表现为“大三阳”,年龄大的人(40岁以上)的病人则“小三阳”居多,尤其是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大部分是“小三阳”。如此看来,“小三阳”者也未必都是轻病人。
此外,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小三阳”亦可向“大三阳”转化。因此“大、小三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对“小三阳”的病人也要密切观察各项肝功能化验指标,每半年查一次血常规,肝功(ALT、AST、BIL、TP/A)、HBV DNA定量、B超等,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治疗和采取何种治疗。
专家释疑:如果知道自己携带乙肝病毒,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使用专用的牙具、剃须用品等,而且最好单独摆放;注意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如果自己身上有伤口、破溃之处,更应该避免伤口分泌物沾染在公共物品上。
如果是在结婚之前发现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结婚。
夫妻间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应该尽快治疗;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过性生活。
如果是想做母亲前发现自己携带乙肝病毒,一定要先治好后再考虑要孩子,以免传染给下一代。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
成年以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绝大部分可通过药物治疗以及靠自身抵抗力痊愈,不会继续发展。
但是,有极少数人,机体免疫力较低,感染乙肝病毒后,会成爆发性肝炎。这种肝炎来势凶猛、肝脏衰竭速度很快。
目前,医学专家已经找到了控制、治疗乙肝的方法,乙肝患者应及早诊治。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释疑:乙肝病毒是通过体液进行传染的。李主任强调,乙肝病毒只有进入血液了,才会传染。
如输入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使用了不洁净的注射器、拔牙所用的器具上有乙肝病毒,带有乙肝病毒的唾液如果附着在正常人身体上有破损的地方,而且进入了血液,正常人才有可能会被传染上乙肝。
家庭成员间最易互相传染。
母亲传给婴儿,是乙肝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一生都不会发病,但会传染给所生的孩子。另外,孩子在幼年时期很容易被携带乙肝病毒的父母传染。
接吻、性生活等,都可能传染乙肝病毒。
大多数乙肝小三阳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专家告诉他“小三阳”不需要治疗,而有的专家则告诉他“小三阳”应该治疗,而且“小三阳”的危害更大,更容易转化为肝硬化、肝癌。患者往往感到很困惑,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要明确乙肝“小三阳”是否需要治疗,首先要明确“小三阳”的人是不是属于健康人。应该说“小三阳”的人不是健康人,应该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肝脏的炎症活动情况、肝功能的变化、乙肝病毒DNA阴性还是阳性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之所以有的专家说“小三阳”不需要治疗,是基于目前对“小三阳”尚没有非常有效的药物,尤其是干扰素对于“小三阳”治疗效果不佳而作出的无奈选择。如果“小三阳”合并乙肝病毒DNA阳性,肝功能检查反复波动,临床上称为异型肝炎,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因而必须治疗。但由于干扰素疗效欠佳,而且干扰素本身会引起病毒变异,所以一般不能用于“小三阳”患者的治疗。如果是“小三阳”而乙肝病毒DNA阴性,肝功能正常,很多医生认为不需要治疗,但是,通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发现,90的患者肝脏有慢性炎症活动,而且有肝纤维化的倾向,部分患者甚至已经出现早期的肝硬化,因而这部分患者应该考虑进行抗纤维化治疗。40岁以上、病程达到10年的“小三阳”患者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