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身上起的疙瘩,可能是荨麻疹、湿疹、虫咬性皮炎、痤疮、带状疱疹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荨麻疹:通常是由过敏、感染、物理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机体接触过敏原或受到刺激后,免疫系统发生反应,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风团样疙瘩。表现为瘙痒剧烈,可自行消退但容易反复。治疗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抗过敏,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2.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可引发湿疹,如遗传、环境、过敏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界刺激物容易侵入,引起炎症反应,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等疙瘩。治疗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同时可配合口服抗过敏药物。
3.虫咬性皮炎:昆虫叮咬后,其唾液等物质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瘙痒的疙瘩。昆虫叮咬释放的毒素会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复方樟脑乳膏、丹皮酚软膏,瘙痒明显可口服抗过敏药物。
4.痤疮:主要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在皮肤表面形成丘疹、脓疱等疙瘩。过多的油脂堵塞毛囊,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治疗可外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严重时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阿奇霉素片等。
5.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被激活,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疼痛性水泡和疙瘩。病毒侵犯神经,引发神经炎症,导致疼痛和皮肤病变。治疗需抗病毒、止痛和营养神经。药物可口服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炉甘石洗剂。疼痛明显可加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止痛,同时可服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营养神经。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上述药物时一定要谨遵医嘱,并及时就医。如果身上的疙瘩持续不消退、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