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痔疮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理论。
1.肛垫下移学说:在肛管的黏膜下,存在一层环状的肛管血管垫,由静脉(或称为静脉窦)、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被称为肛管肌壁上。在排便时,肛管肌壁主要受到向下的压力推动,而在排便后,肛管血管垫则通过自身的收缩作用缩回到肛管内。使直肠内压降低,从而减少了粪便对肛门皮肤的摩擦及刺激,防止因大便污染而引起感染。在弹性回缩作用减弱的情况下,肛垫便成了一种垫物。当肛门直肠周围皮肤受外力作用或长期便秘等原因使肌肉松弛而引起脱垂时即出现了肛垫上移现象。起到封闭肛管,节制排便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肛门周围的填充物会变得松散,并向下移动,从而形成了痔疮。
2.静脉曲张学说:静脉曲张学说主张,痔疮的形成可能与患有静脉扩张贫血的个体有关。从解剖学角度来看,门静脉系统以及其分支——直肠静脉,均未呈现出任何静脉瓣的存在。肛门内括约肌功能差,不能有效地阻止血向周围扩散,从而引起大量血液滞留于肛周及会阴部皮肤间隙中。直肠的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较浅。在临床上常发生痔疮出血及肛门坠胀感等症状,因此,人们往往认为痔病就是因为静脉曲张所致。由于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的松弛,导致血液淤积和静脉扩张的风险增加,这是以上因素所致。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或其他原因造成血供减少而发生静脉曲张性脱垂。肛垫的形成离不开静脉丛这一重要结构,而痔的形成则与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直肠肛管位于腹腔的最底部,存在多种因素会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包括但不限于久坐不动、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肿瘤等,这些因素会引起血液回流的障碍,并导致直肠静脉癖血的扩张。
此外,长期沉溺于饮酒和摄入大量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充血。肛周感染所致的炎症可导致周围静脉失去其原有的弹性,从而出现扩张的情况。肛门括约肌松弛或损伤也可导致直肠内压力增高,从而促进内口形成并增大。局部组织因营养不良而遭受萎缩和无力的影响。这些均与痔病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痔疮的发生可以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和水肿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