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详情页

血热型荨麻疹怎么治疗

血热型荨麻疹怎么治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问题分析:血热型的荨麻疹主要治疗原则就是使用抗组胺的药物,急性期也可以配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症治疗。平时应该注意休息戒除烟酒,不能够吃辣椒,海鲜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在急性期皮肤瘙痒的话,涂抹炉甘石洗剂,或者是地塞米松软膏,同时配合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维生素c片,湿毒清胶囊,醋酸波尼松龙片进行治疗。平时还应该多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主动抗病能力。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血热型和风热型荨麻疹症状
张文娟主任医师
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血热型和风热型荨麻疹会出现一些红色的小疙瘩,还很痒,因为过敏导致的,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可以查一下过敏原看看,明确过敏物质以后避免接触,同时可以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规律生活,有助于改善,可以服用酮替芬,有助于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血热型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张文娟主任医师
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血热型的荨麻疹主要治疗原则就是使用抗组胺的药物,急性期也可以配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症治疗。平时应该注意休息戒除烟酒,不能够吃辣椒,海鲜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在急性期皮肤瘙痒的话,涂抹炉甘石洗剂。
血热型荨麻疹如何根治
张文娟主任医师
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血热型荨麻疹可以选择中药治疗法和支持性疗法。同时一些抗炎症的药物,对治疗血热型荨麻疹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荨麻疹的病人会在局部出现大量红斑,然后扩散至全身。有些病人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呕吐,头晕,脸色发白等,如果出现这些严重症状不及时就医,就会危害病人的生命危险。
血热型荨麻疹要怎么治好
张文娟主任医师
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可以用抗炎药物治疗。热性荨麻疹主要跟肝脏功能失调有关,因为肝脏不能清热解毒,所以毒性就一直在血液,形成了血热型荨麻疹。血热型荨麻疹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害生命功能。
风热型荨麻疹的症状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风热荨麻疹,这是中医的说法,表现为局部的皮肤在遇风遇热,尤其是相对比较温度偏高的环境刺激,或者空气刺激或者紫外线照射出现的皮肤红热感之后,出现的风热型的皮肤起风团起荨麻疹的状态。单快的方法是用西药治疗,口服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片,如果是慢性的(持续发作6个月以上者)建议用中药治疗。在生活当中也应当注意,不要过度的情绪激动,不要吃热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风团荨麻疹怎么治疗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中医治疗急性荨麻疹应以祛风、清热、祛湿为主。方剂:10克、防风1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苦参20克、地肤子20克、蒲公英20克、水煎服。慢性荨麻疹,由于反复发作会造成血虚,血虚化风,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方剂:生地20克、首乌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丹皮10克、玉竹10克、荆芥10克、红枣30克、人参30克、水煎服。
刮痕荨麻疹怎么治疗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刮痕荨麻疹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情况。具体内容如下:1.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有刮痕荨麻疹,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氯雷他定片、炉甘石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2.日常护理:患者还要注意患处的清洁卫生,可以用温水清洗患处,还要及时擦干,保证患处的干燥与卫生,同时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两岁宝宝身上起荨麻疹怎么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两岁宝宝身上起荨麻疹可以通过一般治疗、使用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1.一般治疗: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应该注意一般治疗,即注意冷饮、油腻等刺激性不好消化的食物不要吃,避免接触变应原,有助于缓解症状。2.使用药物:如果症状较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盐酸非索非那定片、依巴斯汀片、咪唑斯汀缓释片、炉甘石洗剂等。
热过敏的荨麻疹怎么治疗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热过敏是一种特殊的荨麻疹,属于物理性荨麻疹。其临床症状是:皮肤在超过43℃的高温下持续5分钟,接触部位会出现烧灼、刺痛、红肿、坚硬等症状。首先,采用热脱敏治疗,将一只被加热到50-55摄氏度的受热圆筒,将其贴在身体的一小块皮肤上30分钟,就会引起热荨麻疹,多次刺激后机体皮肤对热过敏开始逐渐耐受,再次在高温情况下出现热过敏的荨麻疹的几率就会有效地下降;其次是对症的抗过敏治疗,如果有发热的荨麻疹,可以服用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
热荨麻疹怎么治疗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热荨麻疹通常指热性荨麻疹。一般情况下,热性荨麻疹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如果患者患有热性荨麻疹,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来改善不适症状。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热水、日晒等,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此外,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要避免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患者还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可以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