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目前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心室肌复极顺序异常、自主神经张力异常、旁路加速传导异常、心外膜机械牵拉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常见于高龄、长期运动、心肌病患者。
1、心室肌复极顺序异常:在整个心室肌除极尚未完全结束时,提前复极部分可能位于心内膜或心室前壁,使动作电位2相缩短,3相提前,产生ST-T向量向左、向前、向下,在额面投影II、Ⅲ、aVF导联轴正侧,在横面V1~V4导联轴正侧相应出现ST段上斜型抬高和形成直立高大的T波。
2、自主神经张力异常: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势的青壮年,尤其在睡眠时,窦性心率更为缓慢,ST段抬高亦更为明显。本综合征ST段抬高与心率密切相关,提示其发生机制与心室肌各部分复极时间不一致有关。运动、体力应激、注射肾上腺素时,心率加快,交感神经兴奋使抬高的ST段回降到正常;使用普萘洛尔后心率减慢,ST段抬高更加明显。因此,认为本征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而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有关。
3、旁路加速传导异常:有人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存在房-束旁路,始自心房绕过房室结达左前分支,属于预激综合征的一个类型,旁路的组织学尚有待证实。
4、心外膜机械牵拉:有些学者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存在膈症、食管憩室或左侧膈肌顶部松弛,致使心外膜受到牵拉刺激,导致心肌早期复极。
5、遗传因素: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据遗传学系谱分析,呈AD遗传,有明显的种族变异性,黑种人为4.7%,白种人仅为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