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人感染蛔虫后,大多数无明显症状,称为带虫者或蛔虫感染者,儿童因抵抗力较差易出现症状,幼虫可移行到各个器官,引起相应脏器损伤,成虫多导致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过敏症状。
1、幼虫所致症状:
(1)幼虫移行到肝:虫数少可不引起症状,多时可出现右上腹痛、肝脏肿大及压痛、肝功能异常。
(2)幼虫移行到肺:虫少可无症状或出现轻微咳嗽,常被忽略,虫多时可出现肺蛔虫症,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哮喘,甚至有发绀现象,并可有黏液痰或血痰,发热。肺部听诊可闻及干啰音、哮鸣音,血常规可见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在15%~35%。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有时痰中可查到幼虫,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上述症状一般在两周内消失,若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肺脓肿或脓胸,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
(3)幼虫移行到其他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如脑膜炎、癫痫、视网膜炎、眼睑肿胀及尿的改变。
2、成虫所致症状:
(1)消化道症状:临床表现与蛔虫多少、寄生部位有关。轻者无任何症状,大量蛔虫感染可引起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如喜食炉渣、灰土等,常有一过性腹痛,位于脐周,痛无定时,反复发作,喜按揉,不剧烈,多无压痛、肌紧张,易发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大量蛔虫寄生时,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
(2)神经系统症状:该症状是婴幼儿或重症感染小儿的特点,可有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烦躁、易怒、易惊、磨牙、惊厥,可有智力低下等。
(3)过敏症状: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等过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