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1、胃肠钡餐造影:胃肠钡餐造影可显示息肉样充盈缺损,也可有龛影、肠管狭窄,但有时难以与腺癌鉴别,误诊率较高。
2、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到病变的部位、形态和范围,并直接取材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类癌的最有力方法,诊断率可达79%。但十二指肠类癌起源于黏膜下层,内镜活检取材常有其局限性,假阴性率较高。应尽量进行深部取材,必要时需多次活检。
3、超声内镜:超声内镜高频探头能区分胃肠道管壁的各层结构,可根据超声内镜特点与其他类型黏膜下肿瘤鉴别。脂肪瘤在超声内镜下,常表现为黏膜下层高回声,间质瘤多为固有肌层低回声,而类癌多为黏膜下层边界清晰的低或等回声团块。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可确定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周围邻近脏器有无侵犯以及周围有无肿大的淋巴结,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4、B超和CT检查:B超和CT对于原发灶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用于观察有无淋巴结或肝脏的转移。
5、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查血5-羟色胺、嗜铬素A、尿羟吲哚乙酸的含量,也可直接测量血和尿中的羟色胺水平。
6、生长抑素或奥曲肽闪烁扫描技术:对微小类癌的定位具有一定的价值。类癌可呈多源性病灶特点,合并其他部位肿瘤为13%~38%。故对类癌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以防止遗漏多发灶的诊断。
7、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十二指肠类癌确诊的金标准,十二指肠类癌细胞嗜银染色呈阳性,大小形态一致,巢状或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少见,可以进行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