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综合 > 详情页

小儿中性粒细胞参考值

小儿中性粒细胞参考值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问题分析: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分类中的一种,在机体急性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率可以升高。儿童年龄不同,中性粒细胞比率不同,在生后4至6天和4至6岁时,有2个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交叉,年龄小于4到6天和年龄大于6岁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比率高于60%。年龄大于生后6天而小于6岁时,以淋巴细胞为主,约占60%到65%,中性粒细胞比率占30%到35%。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吃什么好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白细胞低可以吃香菇,香菇中含有多糖类,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中性粒细胞偏低,这方面表示本身免疫力属于比较弱的人群,需要吃提高免疫力食物,比如胡萝卜,番茄,当归,枸杞,红枣。
宝宝淋巴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低怎么回事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宝宝淋巴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低考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白细胞主要由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时段白细胞有着特殊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0%~65%,生后4~6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基本相等,中性粒细胞占30%,宝宝4~6天到4~6岁之间一直是淋巴细胞比例高于中性粒细胞,4~6岁之后则主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果在这个区间之外,宝宝淋巴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低,则一般考虑有病毒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宝宝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怎么回事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宝宝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与年龄、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具体内容如下:1.年龄因素:一般宝宝要到4-6岁之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才相对占主要部分,之前百分比都是相对偏低的,如果宝宝年龄小于4岁,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一般属于正常现象。2.疾病因素:如果宝宝存在病毒感染性的疾病,可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并伴有淋巴细胞增高的现象。3.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对血液系统有影响,也会引起中性细胞百分比偏低,如布洛芬、利巴韦林等。
宝宝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怎么办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出现了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的升高,需要高度怀疑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就有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数值下降,需要口服提升粒细胞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这个数值偏低的宝宝免疫功能是低下的,发生感染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要尽可能避免受凉,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
儿童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儿童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是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造成的。1、病毒感染:若儿童有发热、鼻塞、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因病毒感染导致中性粒细胞偏低。2、免疫力低下:这种情况通常没有任何体征表现,所以不要要进行特殊处理,平时注意保持儿童营养均衡摄入,定期进行运动锻炼增强免疫力即可。
小儿中性粒细胞低是怎么了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小儿中性粒细胞降低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1.部分细菌感染可能会造成小儿中性细胞降低。2.孩子抵抗力差可能会造成反复的感染,从而引起粒细胞降低。3.部分孩子骨髓异常可能会造成中性粒细胞增殖障碍,从而出现中性粒细胞降低。4.部分血液肿瘤性的疾病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低,比如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建议家长带孩子进一步检查并明确病因。
孕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是什么原因
王凤英主任医师
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孕妇中性粒细胞偏高是正常的,若无不适症状,可不用进行治疗。中性粒偏高一般是由轻微的细菌感染引起的,怀孕期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或百分比略有升高。如果增高过多,还会出现其他症状,需要考虑是不是感染所致。若是孕妇没有明显症状可以不用进行治疗,但若出现发热、头晕等症状时,还需是做好护理,可通过饮食调节、抗生素药物等帮助缓解临床症状。
中性粒细胞低吃什么补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中性粒细胞低可以吃植物类食物、比如花生、山药、丁香、大枣和枸杞子,这些都是对中性粒细胞偏低时有好处的。比如大枣有益气补血和补脾的功效,贫血、血虚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都很适合吃大枣。
中性粒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白细胞的一种,中性粒细胞增高一般可以见于细菌感染性的疾病,或者手术、严重的创伤组织损伤、急性的心肌梗死、肺栓塞、严重脑血栓等疾病,都有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中性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中性粒细胞偏低有生理性的情况也有病理性,通常患者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只是身体的波动性所导致的,如果近期有病毒性的感染,这时候淋巴细胞的比值升高,相应的中性粒细胞偏低。近期接受过相应的化学治疗以及放射性治疗,如使用非甾体类的药物,或者因为肿瘤放疗引起骨髓抑制。骨髓系统的造血问题,如再障这种疾病。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