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科其它 > 详情页

转氨酶比是多少

我做完体检之后拿到体检单上面显示转氨酶比过高,转氨酶比是多少?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转氨酶比是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比值,正常值的范围是一点五到二点五之间。这是由于谷丙转氨酶主要位于肝细胞质内,谷草转氨酶主要位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当轻度的肝细胞损伤时,谷丙转氨酶可以出现明显的升高,线粒体这时保持完整,因此谷草转氨酶升高并不明显。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宝宝一般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是多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孩子的正常值是20~40%,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增高的情况的情况下,这个常见于机体各种急性感染的情况,尤其是急性的细菌感染,比如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淋巴结炎,扁桃体炎等都可以引起升高的情况的,可以根据孩子的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听从当地医生医嘱的。
谷丙转氨酶多少算高
王东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谷丙转氨酶超过40U/L算高,具体分析如下:通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一般不会超过40U/L。如果谷丙转氨酶超过40U/L,一般算谷丙转氨酶高。因为在肝脏的细胞质中存在着GMT,所以轻微的肝细胞受损会导致GMT水平明显增高。所以在进行肝脏检测时,发现GMT水平较高的情况下需要做详细的分析,否则会导致肝功能不全。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检查多少钱
王东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检查多少钱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具体内容如下:检测肝脏的主要检查项目有: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如果出现了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过高或者过高,就有可能是肝功能受损造成的。如果要检查的话,可以进行肝脏检查,检查的费用一般在80-100元之间,具体的检查要看医院级别、医疗设施的不同,检查时所使用的设备和器械也不同,都可能出现一定的价格差异。
嗜酸细胞百分比是多少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值是0.5%到5%,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有防御功能,但其增多也可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神经精神症状、瘙痒、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水肿等。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是什么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正常成人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中的0.5%—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可能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对诊断寄生虫病是有临床意义的,如肺吸虫病,皮肤病,如常见的银屑病、湿疹等,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风湿类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值是多少
王东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是0-40单位每升,具体分析如下:化验室使用的试剂浓度不同,血清谷丙转氨酶参考值也有差异,但是一般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是0-40单位每升,出现异常可能是肝功能损害所致。应该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少吃零食、速食,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成人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之比是多少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成人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之比是30:2,具体内容如下:在《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中提到,如果为患者徒手进行心肺复苏,无论是以单人还是双人的方式进行,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的比值为30:2。当人工气道顺利建成后,可以按照6秒左右的间隔给予患者1次通气,这种人工通气的频率应尽量保持在每分钟8-10次,以免患者出现过度通气的情况,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谷丙转氨酶多少才算正常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谷丙转氨酶在40以内才算正常,转氨酶升高是肝功异常的表现,可以见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等,需要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可以看一下化验单后面的参考值,就可以明确增加的程度。
人体转氨酶正常是多少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人体转氨酶正常范围是0-40u/L。一旦超出正常,可能意味着肝脏、心脏、肺脏,还有其他的器官出现障碍。一般的转氨酶升高是肝脏疾病最常见的现象,比如病毒性的肝炎,常见的有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炎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非疾病的因素也可以导致转氨酶的增高,比如心肌炎,还有脂肪肝,也会引起转氨酶的升高。所以,一定要针对病因,进行保肝治疗。
糖尿病人的三餐比是多少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糖尿病人的三餐比如下: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每天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青少年及孕妇、哺乳母亲或特殊职业及其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加至1.5g左右;每日总脂肪摄入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最好是每天每公斤体重0.6~1g。对于肥胖患者,尤其是高血脂或动脉硬化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脂肪摄入量。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