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科其它
>
详情页
一克碳水化合物等于多少卡路里
我近期在减肥,饮食控制的必要严格,想计算一下每天的摄入量,一克碳水化合物等于多少卡路里?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
一克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能等于4大卡,也就是4000卡路里。卡路里是热量单位衡量食物中的热量和人们身体中释放的热量。按专业上的说法,1个单位量的卡路里能使1克的水上升摄氏1度。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的限量标准,一般是按照每人能量的百分之五十五-百分之六十进行摄入,通过能量的比例换算,约为250-300g。碳水化合物,即主食,其定量要根据身高、体重,以及是否合并有并发症等摄入。
到下午晚上一定不要吃碳水化合物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最好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喝点稀饭,稀一些,稠了不行。稀饭里可以放些杂豆,小米。多吃菜。早上吃高蛋白,中午可以吃,但也不要多。我的经验是晚上喝稀饭,中午饭或早饭不吃,用水果代替。
减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要想在减少食物摄入量的同时还能保持精力十足,就需要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让蛋白质、健康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形成2:3:5。主要食用谷物、豆类、淀粉类和蔬菜等,少进或不进食肉类食品。
减肥每天摄入多少碳水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超过300或者以上就算是超量的,这种每天摄入那么多反而会增肥,摄入150到300碳水化合物算是潜在发胖的区域,控制在150到100时保持身材的碳水化合物的量,50到100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才是减肥用的量。
少吃碳水化合物会瘦吗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正常情况下,少吃碳水化合物一般会瘦,同时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很快会被肠道吸收利用,从而转化成热量,也就会转化为脂肪。当患者少吃碳水化合物时,体内的脂肪也就会减少,因此就难以导致脂肪堆积,会变瘦。通常虽然少吃碳水化合物,能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容易造成反弹。建议患者平时可以结合体育锻炼来进行,减肥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
什么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品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简单的说碳水化合物就是食物中所含的糖类物质,其作用主要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主要有米饭、面条、馒头、杂粮和豆类制品、蔬菜和水果。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薯类、根茎类蔬菜和豆类、还有糖类。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简单来说,碳水化合物就是糖,它可以分为单糖、双糖、糖醇、寡糖和多糖。通常说的葡萄糖,果糖都是单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双糖。木糖醇,山梨醇等属于糖醇类。寡糖包括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等。而淀粉,纤维素等属于多糖。粮食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通常是淀粉,摄入的食物通常要在体内代谢分解成单糖葡糖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
碳水化合物食物是什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碳水化合物类食品是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物质。例如淀粉,纤维素,糖都属于这类食品。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人体只能吸收单糖,最主要的是葡萄糖,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其中脑部的能量供应,葡萄糖是唯一的能量来源,不过过量食用碳水化合物,超过了人体的消耗,则可以转化成糖脂,导致肥胖的发生。
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的什么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碳水化合物对糖尿病至关重要,是日常必需品。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主食,是影响血糖的主要营养因素。根据对血糖的影响,碳水化合物可分为高血糖指数食物、高血糖指数食物和低血糖指数食物。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摄入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糖尿病患者全天总热量的50%~60%。但是糖尿病患者预计会消耗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莲藕粉、通心粉、玉米、荞麦粉、血糖生成指数高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米饭、面条、馒头、面条和糯米。
碳水化合物糖尿病能吃吗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可以肯定的说,糖尿病人可以吃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组成的重要能量物质。膳食碳水化合物有五个主要来源:谷类、蔬菜、水果、牛奶和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应占总热能的50%-65%。吃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耐量。碳水化合物是饮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指数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但进食时要考虑血糖负荷。糖尿病患者适量服用糖醇及非营养甜味剂是安全的。糖尿病患者定时定量进食,保持碳水化合物分布均匀。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