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综合 > 详情页

婴儿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我的宝宝每次都是只要稍微离开一会他就会哭闹,这个是不是分离焦虑症,请问这个表现有哪些呢?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问题分析:婴儿分离焦虑症在现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应该及早就医治疗。一般如果孩子之前对自己的看护人过分地依恋,使得自己无法与看护人分离,一旦出现分离,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情绪上会变得十分痛苦。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7岁儿童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是指儿童与他的依赖对象,比如父母亲或者亲人分离时产生的一种焦虑情绪。多数儿童跟父母或者亲人分别的时候都能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焦虑太严重,就是分离性焦虑症,比如持续了一个月以上,拒绝独自上幼儿园,不能够肚子就寝,必须在父母身边才有安全感,一旦分开就非常焦虑,甚至还伴有头痛、腹痛、睡眠不好等。
两岁宝宝分离焦虑症的种种表现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分离焦虑症最主要的表现是分开之后宝宝哭闹不止、情绪低落,这个时候可以试着转移宝宝注意力,每次出行之前跟宝宝说自己要上班,让宝宝有心理准备,而不会突然的离开,导致宝宝情绪低落。
什么是宝宝分离焦虑症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宝宝分离焦虑症是不愿意离开家人,面对分离会出现不适的情况。,宝宝分离焦虑症通常发生于学龄前期的宝宝,对家人比较依赖,面对分离时,可能会出现情绪紧张、哭闹不安、容易激惹等表现,一般是正常的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心,需要家长及时对宝宝进行安慰,给予安全感,从而让宝宝慢慢平稳度过焦虑期,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小儿分离焦虑症挂什么科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小儿分离焦虑症是一种精神病,临床上有一定的临床表现,一般会挂精神心理科,也可以挂儿科。小儿分离焦虑症一般需要通过孩子的病历和精神心理方面的测试来诊断,一般不会出现胸片、B超等检查结果异常情况。小儿分离焦虑症主要是由于与家人分开而引起严重的焦躁,有些患儿甚至会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呕吐、腹痛、头痛等,可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小儿分离焦虑症是病吗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小儿分离焦虑症通常是病。小儿分离焦虑症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跟与其有亲密关系的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不恰当的、过度的恐惧、害怕或焦虑。小儿分离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治疗。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独立,多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培养社交、沟通、合作能力。
婴儿焦虑症表现症状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当孩子有分离焦虑哭得很伤心时,接替者可采取拥抱的方式,抱着孩子、拍拍他的背,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幼儿新生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分离焦虑是孩子到幼儿园的一个自然反应。所以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过度斥责,而是要告诉孩子,“妈妈知道生气或是害怕,因为幼儿园里都是陌生人。妈妈也舍不得离开。可是到幼儿园是长大必须要经历的。”然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宝宝上幼儿园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小孩接触新环境都是会有这样的表现的,离开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和陌生的老师,都是会哭闹、紧张,但一定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很快适应集体,自然而然就会克服分离焦虑症,如果送两天歇三天,都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儿童分离焦虑症的原因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应该是遗传因素患有焦虑症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率可高达50%,这些都说明分离性焦虑症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事件影响在出现分离性焦虑之前,往往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
一岁半宝宝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分离焦虑症的表现为情绪状态焦虑和不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十分依赖父母,日常不愿意进食,睡眠质量差,易怒和不安。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全身症状,比如胸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汗、口干、尿频、失眠、多梦等。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