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 详情页

抗凝血酶3偏低有什么危害

性别:男

抗凝血酶3偏低有什么危害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马瑞 主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抗凝血酶3偏低可发生静脉血栓,并可反复发生血栓。
遗传性ATⅢ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病患病率约1/5000,发病多在10-25岁,患者常在手术后、创伤后、感染后、妊娠或产后发生静脉血栓,严重的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等。
建议:可以根据医嘱服用营养药物修复调理。做好预防性措施,平时注意饮食要营养均衡,好好休息。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抗凝血酶3活性为什么会偏低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这是一种人体内非常重要的抗凝性蛋白,如果偏低就可引起血液的抗凝作用减弱,严重的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妊娠症等。偏低一种是遗传造成的,另一种是由于身体疾病造成的。孕妇如果偏低很多会对自己和胎儿有影响。
抗凝血酶3抗原偏低怎么治疗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抗凝血酶3抗原偏低可以服用营养药物进行修复和调理,低抗凝血酶3可导致血液抗凝作用减弱,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管疾病、妊娠、深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有必要根据具体症状并结合检查结果确定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根据指导服药治疗,之后,应采取预防措施,注意均衡饮食,好好休息。
抗凝血酶III增高或减低是怎么回事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凝血酶III是血液中活性凝血因子最重要的阻碍因子,它能够控制血液的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通过对抗凝血酶III数值的检测,可以对临床上的相关疾病进行监测分析,并判断预后,还能够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口服抗凝药,急性出血期可以导致抗凝血酶III水平逐渐升高;而DIC高凝期、心肌梗死、肾病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肝病可以导致抗凝血酶III水平下降。
抗凝血酶高是什么原因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抗凝血酶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强,主要见于口服抗凝药、以及急性出血期等,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可先确诊疾病,再进行对症治疗。抗凝血酶是作为血液中活性凝血因子的最重要的阻碍因子,它控制着血液的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
凝血酶时间偏低有什么危害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凝血酶时间,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原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偏低高发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有关。不用过于紧张。凝血酶原时间有时会有波动的,偶尔稍偏低一点应该没有大的问题,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定期回院复查即可。
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该怎么办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可以查一下乙肝两对半、生化肝功能及复查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活动度是用来检测肝脏凝血功能的指标,当肝脏病变时,特别是病毒性肝炎致使的肝脏病变,造成肝细胞受损,肝功能下降,就会影响到肝脏的凝血功能,导致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
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是怎么回事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有可能是肝脏疾病导致的,也有可能是体内缺乏凝血因子,还有可能是由于药物导致的。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正常活动度为75%-100%。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凝血酶原时间偏低是怎么回事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可能是出现心肌梗死或者脑血栓形成的时候凝血酶原时间会偏低,或者有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多发性骨髓瘤,洋地黄中毒以及乙醚麻醉发病后,也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低的现象。
凝血酶原时间偏低是怎么回事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时候,比如在DIC早期、心肌梗死或者脑血栓形成的时候凝血酶原时间会偏低。另外,在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多发性骨髓瘤、洋地黄中毒以及乙醚麻醉后,也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低的现象。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低是什么情况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常见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比如高血脂的患者、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都会出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低的情况,往往代表机体已经发生或者很可能要发生各种血栓和栓塞性的疾病。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