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肝胆疾病
>
详情页
经常饮酒,血清检查ggtp225.1,谷丙54.总胆红素29
性别:男
年龄:46
经常饮酒,血清检查ggtp225.1,谷丙54.总胆红素29.7.直接胆红素21.7,间接胆红素8,总胆古醇5.01,高密度脂蛋白1.9,载脂蛋白AL1.75,A/B2.2,请问严重如何?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竞
医师
妇产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问题分析:
你好
上述检查结果提示有肝损伤,建议你注意保肝治疗,定期复查,不需要吃特别的药物了
林龙潜
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广东梅州市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
你好
肝功能为轻度损害 建议行口服护肝药物治疗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孕妇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正常说明肝没有问题,不要紧。间接胆红素不是肝发生的,患者有可能没休息好或吃了某种药影响检测结果,总胆红素偏高可能会引起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可以及时进一步检查。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是什么病
王东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可能是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等。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可能是肝细胞受损导致的,患者可能患有肝炎,主要是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可能是患有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黄染的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病因,再根据病因对症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高怎么办
王东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高可以通过检查,进行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熊去氧胆酸、茵栀黄颗粒或静点茵栀黄注射液,缓解病情。同时,必须排查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或者药物性肝损伤。日常注意饮食,平时不能喝酒,不吃刺激性抹食物,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高一点点要如何调理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胆红素稍微高一点点,比如高在正常参考上限10以内的,目前暂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多喝水,促进胆红素从小便排泄。如果高过20以上的,医院就诊看看能不能用。不要喝酒,不要熬夜,不要感冒。如果接下来发现小便黄的厉害,还有眼睛黄,皮肤黄,再复查。
为什么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偏高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胆红素偏高无明显的危害。胆红素升高通常都有明显的病因,比如熬夜,劳累,喝酒,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及一些遗传性肝病等。需查乙肝两对半和丙肝及肝胆B超,如果都正常,说明肝胆没有病变。属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先天性酶缺陷所致。不需要治疗。
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胆红素是身体内非常重要的代谢指标,可以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也就是结合性胆红素,是由间接胆红素转化而来。身体衰老的细胞破坏以后,会产生间接胆红素,也就是非结合胆红素。通过肝脏的结合转化,可以转变为直接胆红素,通过肝脏进一步的排泄代谢,这也是胆红素转化的过程。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严重吗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不严重,需要注意有没有黄疸的发生,大多数情况下跟肝胆疾病是有关系的,先不需要采取药物的治疗,可以定期进行肝功能的复查,注意不要吃高脂肪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服用对肝脏有影响的药物。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胆红素的化验值间接反映肝胆系统的疾病,胆道结石的人或者肝外胆管占位以及胰头癌的病人,会出现明显的梗阻性黄疸,化验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对于肝细胞黄疸的人或者原发性肝癌,病人会有溶血性黄疸的出现以及慢性血液系统疾病,间接胆红素会增高。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总胆红素3.4-17.1,直接胆红素0-6.8,间接胆红素1.7-10.2,总胆红素增高和直接胆红素增高要考虑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可以出现在尿中,做个尿常规,看看尿中有无尿胆原,如果尿胆原实验阳性,要考虑肝外胆管疾病,建议做一个上腹部CT增强扫描。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是什么病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如果化验结果提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都增高,那么考虑是肝细胞性黄疸的可能性大。而常见的就是药物性肝炎,或者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出现了肝功能恶化,所以也会合并有胆汁排空的异常。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