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中耳炎
>
详情页
中耳炎往耳朵里滴药感觉药经过鼻子流进了嗓子,很难受
性别:男
年龄:18岁
中耳炎往耳朵里滴药感觉药经过鼻子流进了嗓子,很难受,怎样才能让他流不进去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李志海
主治医师
五官科
极速问诊
三级
台州市立医院
问题分析:
感觉药滴到了嗓子里,这种情况是药滴的太多了,可以换种方式
指导建议:
用棉签沾取滴耳液,轻微滴几滴,滴到耳朵里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流到嗓子里面了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产妇中耳炎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产妇中耳炎需要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如果孕出现了中耳炎的症状,首先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检查,明确中耳炎的类型,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比如,患者的炎症较轻,临床症状也不严重,就可以采取定期观察,保守治疗的方式。如果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安全药物进行治疗。
儿童中耳炎严重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童中耳炎是否比较严重,是取决于孩子病情的发展阶段。在早期,并不是特别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服用消炎抗生素类的药物以及外用滴耳液来进行治疗,基本上都能够起到治愈的效果,但是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尽量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甚至采取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
尹新芹
主任医师
五官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比较轻的可以用药物保守治疗,包括鼻喷激素,还有抗组胺,另外是稀化黏液的药物。一般治疗两周以上如果没有效果就要采取骨膜穿刺,把鼓室的积液抽出来,骨膜穿刺以后,通过穿刺的针眼,给鼓室里边注入激素。
怎么预防小孩中耳炎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 预防儿童中耳炎,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1.预防感冒,家长做好预防感冒的工作,尽量减少感冒的次数,避免感冒发烧而引起急性中耳炎。2.注意清洁,家长应该避免宝宝耳朵里面进水,比如洗头、洗澡时谨慎,避免耳朵进水,安抚宝宝情绪,避免宝宝哭的时候眼泪流进耳朵里。如果耳朵进水比较造成耳膜穿孔并引起宝宝中耳炎。
宝宝得中耳炎怎么办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如果确诊为中耳炎,应首先进行耳镜检查,并注意用双氧水等进行局部清创。同时,滴鼻剂和滴耳剂应该同时使用来控制中耳炎的症状。滴鼻剂可以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发挥作用。可以口服消炎药或点滴消炎药治疗,洗澡时不要把水弄到宝宝耳朵里面。
胆脂瘤型中耳炎严重吗
张天奇
副主任医师
五官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胆脂瘤型中耳炎比较严重,因为中耳与颅内相通,而且胆脂瘤虽然是良性的物质,但是会破坏骨质,容易导致颅内感染,一般可以通过中耳CT来确诊,患者主要表现为外耳道反复地流脓,有臭味,甚至有血性的分泌物,严重的患者因为侵犯面神经会导致面瘫。确诊之后一定要完善相关检查,及时手术治疗,术后也需要定期的复查和换药,避免复发。
儿童中耳炎的症状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耳痛、听力下降及耳鸣,鼓膜穿孔后出现耳流脓,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应去耳鼻喉科就诊,进行耳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应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
五岁宝宝中耳炎反复怎么办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反复发作属于慢性中耳炎,还是能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中耳炎的程度,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治疗,因为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会引起听力下降的。平时要注意少刺激到耳朵。
小儿鼻炎、中耳炎吃什么药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通常来说,小儿鼻炎吃鼻炎糖浆口服液、通窍鼻炎颗粒等药,中耳炎吃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药。鼻炎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可能会出现鼻塞、多涕、嗅觉下降、头痛、头昏等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鼻炎糖浆口服液、通窍鼻炎颗粒等。中耳炎是指发生于中耳部位的炎症,病变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患者可出现耳部疼痛、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临床上中耳炎多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该病好发于儿童,2岁和5岁是发病的高发阶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是什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小儿中耳炎一般会出现耳朵流脓流水,听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发现了有这些症状或者已经确诊中耳炎,要去医院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耳部的卫生,注意不要进水,不要去游泳。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