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脑力劳动往往因为长时间过度用脑,而造成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而导致失眠症。而为了防止脑力劳动过度而造成的失眠症,选用最佳用脑时间和时限则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有的科学家研究认为,人脑的活动在白天也有潜在的周期,与夜间睡眠周期相似,基本上是两个小时一个起伏,因此主张脑力劳动持续2小时就休息一下。当然休息不一定是闭目养神,最好是采取积极的休息方式,如文体活动、散步和各种消遣。若要改换思考内容,交叉用脑,也要经过一刻钟的轻松之后,因为连续地更替脑活动内容,会出现一种叫做“后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现象,不是前项思考干扰后项内容,就是相反,不仅影响思维而且易使大脑疲劳。
如果长期过度地从事脑力劳动,不考虑用脑的时限性,最可能出现超负荷状态,除了导致失眠以及伴随的神经衰弱外,还可引起紧张性高血压、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后果。
关于最佳用脑时期,从神经细胞发生联系所需的传递物质之一乙酰胆碱的释放水平来看,以清晨最高。与脑活动有关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节律,一般以早晨3时为最高峰,在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水平后,8~9时开始下降,一直到下午4~5时为最低潮,入夜10时以后又上升。可见最佳用脑时期在上午10时以前。
每位脑力劳动者都有自己的用脑习惯,持续下去就形成人为的节律,所谓的“动力定型”。最忌的是经常打乱节律,生活工作杂乱无章,时间不随个人意志支配安排,经常受到冲击和干扰。这样不仅使脑力劳动节律打乱,还会造成失眠等不良的后果。因此,选择好最佳脑力劳动时间和时限,是防治脑力劳动者失眠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脑力劳动过度极易产生失眠症症候群,科学合理地用脑,不仅能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更能防止产生失眠等症状。合理用脑可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自身“生物钟”变化规律:有人早晨特别精神,有人晚上才能集中精力,应选择精力充沛、精神集中的最佳时刻,全力用脑,做到暂时“与世隔绝”,尽可能使学习工作环境宁静,以免受噪声干扰,脑中产生多个兴奋灶相互竞争、排挤,影响效率。
(2)保证大脑活动节律:受生理条件所限,用脑须做到有张有弛,有劳有逸,忌打疲劳仗。
(3)饱饭后或饥饿过度,忌学新课题,以免因脑供血不足而使效率下降。
(4)用脑时,忌饮酒吸烟:酒能抑制大脑的高级机能活动;烟叶中的一氧化碳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携氧能力。
(5)动静结合:静坐过久,会使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提高用脑效率。
(6)情绪乐观稳定:愿人人都能学会科学、合理、快节奏、高效率地用脑,讲究用脑卫生,防止用脑过度,才能达到防治用脑过度而导致的失眠等症候群的出现。
(7)高考前夕的考生们,禁忌用减少睡眠时间和放弃体育锻炼的方法来增加复习时间:因为良好的睡眠是消除脑细胞疲劳,增强智力的重要手段。生理学家用实验证明:睡眠时脑细胞能对白天学习的各种知识加以储存、整理和记忆,对智力进行修复,促使脑细胞能量的恢复。如果睡眠不足,大脑昏昏沉沉,脑细胞仍处在混乱无序状态,智力得不到恢复,就会影响脑细胞的思维和记忆力,还会降低考生们的自信心。因此,应考期间每天要保持8~9小时的睡眠时间。此外,为缓解高考前的紧张与压力,还应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预防脑细胞因过度兴奋而产生焦虑、紧张的不良心理状态,以促进睡眠,保证考生有良好的身心状态以投入考前复习和高考。
(8)合理补充营养:由于过度用脑不仅使脑细胞能量消耗增加,还会出现脑细胞血液及氧气供应不足的现象。而脑细胞本身对氧气及氧料供应就十分敏感,因大脑细胞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若氧气和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影响脑细胞的代谢过程和能量的供应,使脑细胞出现疲劳而使工作效率降低。因此过度的用脑(如高考前复习及考试等)比平时要消耗的营养更多,故要充分合理地补充营养,以保证机体的营养平衡,以防止因营养补充不及而造成的失眠、工作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