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腹部外科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为0.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
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方向,一般以盲肠后位最多,其次为盆位。阑尾的长度平均5~10厘米,也可变动于2~20厘米之间,上端开口于盲肠,开口处也有不太明显的半月形黏膜皱襞。阑尾外径介于0.5~1.0厘米,管腔的内径狭小,静止时仅有0.2厘米。
阑尾的根部,其位置较恒定,3条结肠带向下,都延伸到阑尾根部,作为寻找阑尾的标志。在阑尾的系膜内有阑尾动、静脉,其根部处于三条结肠带集中的部位。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一般在右髂前上棘到脐连线的外1/3处,此处称阑尾点,又叫麦氏点,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成年女性之阑尾大于男性,而小儿则男性大于女性;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
以前人们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器官,无重要生理功能,对人体的作用不大,切除阑尾对机体无不良影响。故患阑尾炎后,可以将它切除,但这些观念正在改变!
现代医学研究对阑尾功能有许多新的认识,特别是免疫学和移植外科的发展,给临床外科医生提示:应严格掌握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对附带的阑尾切
[1]
除更要持慎重态度。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于机体的免疫功能。据研究人类阑尾具有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相当于鸟类的腔上囊的结构,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特异功能。据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处消化酶,促使肠管蠕动亢进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另外,阑尾具有完整的内环肌及外纵肌,有一定的长度和管径,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利用自体阑尾移植替代某些管道如输尿管、尿道的缺损和狭窄的手术日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