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异位性皮炎也称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等。主要表现为湿疹样皮疹伴瘙痒、个人或家族中有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次要表现包括皮肤干燥、血IgE等免疫指标升高、皮肤感染倾向等。特应性皮炎常于出生2-4月时初发,2-3岁时缓解,上小学时发作加剧,生长发育时再次缓解,但其确切的发作过程无法预料。
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尚不明确。现在认为可能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皮肤对外因过分敏感:70-80%患者除皮疹外有家族过敏史;环境中的多种过敏原(如尘螨、食物等)可触发其特殊的免疫反应,使组胺和其他一些炎症介质释放,引起湿疹样的损害。
有两大因素可引起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因素之一是免疫反应中所释放的炎性介质,因素之二是患者脂肪酸合成的异常。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会使外部致敏因子更易于进入体内,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忙于对抗对一般人而言相对良性的外部因素而不能有效防御细菌感染的发生,因此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常有高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于特应性皮炎呈复发性病程,患儿皮肤瘙痒、干燥症状严重,常引起患儿及其父母的焦虑。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局部对症治疗需从抗炎、抗继发感染和防止皮肤干燥三方面入手:局部使用杀菌剂和清洁产品来抵御继发感染;外用皮质激素可消除炎症;局部使用滋润剂可防止皮肤干燥,常带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严重病例还需系统用药:如对持续感染或继发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口服抗组胺H1受体的药物来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