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银屑病关节炎是某些银屑病病人伴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炎,病变累及皮肤、关节、指(趾)甲及眼等组织。发病率约占银屑病病人的1,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内分泌和代谢异常、感染、外伤等有关。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轻度贫血。
2、活动期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IgG、IgA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
3、50—60患者HLA-B27阳性。
4、10—20患者血尿酸升高。
5、滑液检查示白细胞数可达1×109—1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经线检查:
早期关节间隙可增宽,以后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严重者,指(趾)骨末节远端可有骨质溶解,骨骼变细、变尖,形成铅笔头样或铅笔帽样改变;韧带骨赘,骨质疏松,关节融合、强直或半脱位等。
鉴别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受累为主,类风湿因子阳性。
2、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年男性,多数患者先出现骶骼关节炎表现,X线示脊柱呈竹节样改变,而银屑病脊柱炎为不对称性的脊柱旁骨化。
3、Reiter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关节炎、尿道淡和结膜炎三联征,可伴银屑病样皮疹,无指甲变化。
4、骨关节炎:多见于老年人,常累及负重大关节,无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血没正常,X线示骨质增生,无骨质侵蚀。
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症状,常选用肠溶阿司匹林、消为痛、炎痛喜康、布洛芬等。
2、抗疟药:对银屑病关节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可引起视网膜病变,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眼底。
(1)氯喹,0.25—0.5g/d。
(2)羟氯喹,0.2—0.4g/d。
3、免疫抑制剂: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病例选择应用,对银屑病皮撷 及关节炎均有效,停药后易复发。
4、维甲酸,商品名银屑灵,30mg/d,逐渐增至60—70mg/d,症状改善或6—8周后逐渐减至30mg/d维持。对银屑病皮损及关节炎均有效,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5、其他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均对银屑病皮损及关节炎有效。
6、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