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大量出血——女性小产或月事大量出血的状况通俗来说叫作——血崩。血崩是一个俗称,所叙述的状况通常指:血流出来的速度像自来水一样,止血的方法如止血钳、压迫法或帮助血液凝固的药物,都用下去了,仍没有改善,有时医师可能知道出血的地方,但是无法有效的止血;有时医师根本不知道出血的地方或原因,只见到血从身体所有的地方渗出来,英文形容为oozing,这时病人的生命陷入危险中,随时会因为失血过多,血压不足,而产生休克。
一)气陷1.治则:益气固本.
2.处方:脾俞,隐白,百会,气海,足三里.
3.方义:脾俞,健脾益气,加强统血之功;隐白,是治疗崩漏之经验要穴;气海,足三里,用以辅气助元,使血有化生之源,百会系诸阳之会,善升提下陷之气.五穴合用,能益气升阳,固摄经血.
4.治法:隐白,气海均以艾卷雀啄法温灸之,百会先针,施平辅平泻之法,继用灸法.余穴采取补法.
(二)血热
1.治则:清热凉血.
2.处方:行间,血海,阴交,关元.
3.方义:行间,足厥阴之荥,以清肝热,增肝藏血之功;血海为脾经之穴,可泄血热,益脾统血之力;阴交,关元位于任脉而与冲脉交会,血崩多与冲任受损密切相关,取此二穴,可固经涩血.?
4.治法:关元,阴交平补平泻;行间,血海宜用泻法.
(三)血瘀
1.治则:活血化瘀.2.处方:膈俞,肝俞,三阴交,中极.
3.方义:血之会穴膈俞,活血理血以通瘀止血;肝俞,疏调肝脏气机以行气活血止血;三阴交,取其统血固经;中极乃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用之加强冲任摄血功能.本方既能利气化瘀以止血,又可统摄离经之血以固经.
4.治法:膈俞,肝俞施泻法,中极,三阴交先补后泻,以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