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详情页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性别:男

年龄:35

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临床多表现: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日本曾有三次发病高峰,1979年15519例,1982年15519例,1986年12847例,1973年首先在日本国土以外的朝鲜半岛、中国及美、澳、欧洲相继发现;亚裔人发病较多,日本民族尤多见;多发生于婴幼儿,6-11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为高(1.35-1.5:1),复发率约1-3%,四季皆有发病,我国以春夏之交稍多发。能不能治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张从 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一级甲等 贺营卫生院

问题分析:你好,若反复高热不退,体温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如体温不降,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采用药物治疗如莫丁舒、普菲特达到降温目的。

孔含蕾 内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分期症状   急性期:高热、眼结合膜充血、皮疹、口腔改变、淋巴结肿大、烦躁、血沉快、CRP增高、白细胞高;   亚急性期:体温仍可有波动,继续烦躁,较前减轻,眼结合膜充血未痊愈,指趾端脱皮,血小板增高;   恢复期:症状完全消失,眼结合膜稍留充血,淋巴结消肿,血沉、白细胞总数渐正常;   慢性期:临床表现大多正常。[1][3]

莫绿春 其他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临床常以高热(39℃以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一般为一、二周,有的热退一、二天又高,热程长的可达三、四周,退热药仅短暂稍降。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态无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痒,无疱疹或结痂。发热数日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重,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用裂隙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

汤忆翠 内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杨梅舌,口腔粘膜充血,但无溃疡。当有发热并且看到眼、唇及皮疹表现时,基本可诊断川崎病。此外,50%~70%的川崎病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

朱利雅 五官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川崎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但男婴较多,日本发生率高和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的现状,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

刘心语 妇产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在病程10天内(多主张7天内)及时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目前国际上多主张2g/kg单次运用。使用原则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方案,建议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均采用丙种球蛋白静滴;而日本川崎病研究组则认为丙种球蛋白静滴适应症为冠状动脉瘤高危患者。

戴听蓉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川崎病实验室诊断方面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如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等,同时注意是否伴有肝肾功能损害和DD-二聚体的升高。辅助检查中尤其要注意心超和心电图的表现,提示是否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和心肌损害。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该怎么治疗
张文娟主任医师
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还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这个是需要免疫球蛋白发生了不敏感的情况下,这时候是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是在医院听从医生的安排,来进行相关治疗。
川崎病有什么后遗症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川崎病可能会有暂时性冠状动脉病变,也就是出现川崎病的后遗症。其中约70%的冠状动脉扩张可以自行恢复,约1%的患儿会发生永久性冠状动脉病变,巨大的冠状动脉瘤常发生狭窄。如遇此种情况,需要采取心脏介入或者外科手术治疗。因此,一旦确诊川崎病,在急性期需积极治疗,以最大限度减轻川崎病后遗症的发生率。
孩子七周岁了,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输了四天液,今天上午吐...
王庆松医师
内科冠县甘屯卫生院一级甲等
指导意见:可能是并发细菌感染的可能,建议到医院儿科复查就可以的。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引起儿童皮肤粘膜淋...
尹建勋
内科河北省威县贺营乡卫生院一级甲等
您好: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多于春冬流感流行季节发病,以4岁以下婴幼儿为多,急性发热起病,约半数以上患儿伴有咳嗽,流涕,腹泻,口腔黏膜明显充血,轻症多于7~10天退热,早期往往误诊为呼吸道感染。
常见科室